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无数人重复的实验成就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为何偏偏他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164
主题
149181
回复
17534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74
人社部: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0/71
河南明日(22日)发放5000万元零售餐饮类新春消费券
0/76
西安一银行未经授权批量开通养老金账户续:陕西金融监管局已按程序调查
0/73
营商环境周报(第149期)|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对保险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并实施分类监管
0/78
2024年广东社融增量2.4万亿元 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在粤落地见效
0/73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 全国多地省联社改革稳步推进
0/84
广州农商行再申请拍卖银行!陷吕奕诈骗案,追债金额超80亿
0/71
广东:连续三月个人房贷正增长、活期存款同比多增
0/77
如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架桥铺路”?CIPS业务规模突破600万亿背后,有哪些大变化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无数人重复的实验成就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为何偏偏他俩获奖?
时间:2021-10-7 08:08
0
74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0月6日,202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授予德国科学家本杰明·利斯特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发展”的贡献,这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化学更加绿色。
“这个催化概念既简单又巧妙,事实上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地想到它,”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约翰·奥克维斯特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两位新科诺奖得主的最大特点——坚持独特与原创,不走与别人雷同的路。
不对称有机催化,构建分子的巧妙工具
构建分子是一门艰难的艺术。许多研究领域和行业都依赖于化学家构建分子的能力,这些分子可以形成性能特异的材料、构建高性能电池,或是新药。而所有这些分子的构建通常都需要催化剂。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总是认为,手性催化原则上只有两类催化剂可用:金属和酶。但本杰明和大卫在2000年独立开发了第三种催化剂——建立在有机小分子上,从此有了一个新名词“不对称有机催化”。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左智伟曾在大卫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他曾听大卫提起过这一新发现的初衷: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属催化剂已经非常成熟,然而这些催化剂价格高昂,而且为了去除微量残余重金属,带来很多生产、环保、健康上的成本。于是,大卫就想另辟蹊径,找到一种不用金属的、价格低廉又环保的催化剂。
几乎与大卫同时,本杰明也在做着类似的探索,最终两人同时为有机催化踢出了临门一脚,开启了自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蓬勃发展。事实证明,有机催化不怕水、不怕氧气,还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工业界的欢迎。
著名有机化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告诉记者,有机催化剂可用于驱动多种化学反应,尤其在药物领域,“在构建分子时,经常会出现手性分子,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一样,看起来一模一样,却无法重合。但在制药时,一般只有其中一种有效,而另一种甚至会有毒副作用,不对称有机催化为我们获得优质高效的好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直到现在,他们两位仍是有机催化领域的领导者。”他介绍,本杰明一直致力于提升有机催化的效率,而大卫则在光催化领域有了新的开拓——这同样也是诺奖级工作。
跳出思维定势,别人的重复实验成了他们的诺奖工作
“这种催化概念既简单又巧妙,事实上,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地想到它。”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约翰·奥克维斯特的这句话,可能是这两位诺奖得主对世人最大的启迪。
其实,本杰明与大卫获得诺奖的最基本工作,已经在过去几十年被无数人重复过无数次,用脯氨酸来做实验,可以说是每个学习有机化学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谁又想到,从习以为常的简单重复中,会隐藏着开拓一个新领域的发现?
“氨基酸必须作为酶的一部分,才能催化化学反应吗?单个氨基酸,或类似的其他简单分子,是否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在他们之前,谁也没想过。”丁奎岭说,这种跳出思维定势、不走寻常路的创新思维,的确值得所有科研工作者细心揣摩与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周剑曾于2005年至2008年在本杰明的实验室攻读博士后。“他从不加班,最欣赏的就是用轻松悠闲的态度去攻克科学难题。”在他眼中,本杰明喜欢学生在喝酒踢球、开会交流中,充分地自由探索,“他希望我我们集中精力去思考最前沿、最顶尖,同时也是自己喜欢的化学问题”。
而大卫对于原创的追求,更加极致。在左智伟眼中,这位导师对研究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至今只发了不到百篇论文,“有很多工作其实已经足以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但他要是觉得这些工作没有足够原创性、对后续研究没有足够启发性、不能产生重要影响,他宁可不发”。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