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白宫发表“反华文集”,8篇128页……

时间:2020-11-4 12:49 0 196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环球网微信公众号
  白宫网站2日发表题为“特朗普论中国”的文集,汇集了特朗普本人和美政府6名高级官员指责、诋毁、诬蔑中国的共8篇讲话集 ,以展示特朗普政府做出了白宫所称的“美国一代人以来最重大的外交政策转变”。
DSC0000.jpg

  该文集长达128页,发布者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由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编辑,在白宫网站当天发表的一系列文件中显得格外另类。 文集包含了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的对华政策演讲,之后是今年5月至7月期间白宫副国安顾问博明、特朗普本人、奥布莱恩、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司法部长巴尔和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国各地发表的一系列演讲,最后是特朗普今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的视频谈话。
DSC0001.jpg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2日的声明中称,这些演讲是特朗普政府“保护美国人民所做努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声明还说,这些演讲综合起来类似于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的美国外交官凯南1946年从莫斯科发回的“长电报”。但区别在于,该文集包含了总统及其最高级官员的言论和政策,且“鉴于中国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历史性的全球雄心,中国是一个比鼎盛时期的苏联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延伸阅读:
  美国专家:中国期待特朗普让美国继续衰落
  导读: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向世界阐释自己的外交政策,但在美国的主要外交期刊上一直充斥着西方学者的臆测,大幅引用中国官方文件的文章还是很罕见的。《外交政策》的这篇文章是少有的例子。 然而,作者却依然将整个讨论置于一个“臆测”的语境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宣称,中国“更希望特朗普总统无法赢得连任”,作者则以商榷的姿态,暗示中国“希望特朗普连任”,因为“他们相信特朗普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并加速了美国的衰落”,甚至声称北京“在全球范围内挑战华盛顿”。 显而易见,作者虽然引用了大量中国官方和学者的言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中国“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的政策取向与思想深度。观察者网翻译本文,仅反映部分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仅供读者参考。
  【文/拉什·多西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今年8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开宣称,中国“更希望特朗普总统(北京认为他变幻莫测)无法赢得连任。”但这一评估只说明了问题的一个侧面,参考中国公开的信息源,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出更细致的分析。
  虽然中国领导人可能希望特朗普总统不要再如此咄咄逼人,但他们同时也相信特朗普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并加速了美国的衰落。后一种判断尤为重要,正是这个判断鼓励了北京不仅在亚洲,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挑战华盛顿。
DSC0002.jpg

  特朗普2017年访华 图片来源:新华网
  正如我在即将出版的《漫长的游戏:取代美国秩序的中国大战略》一书中所说,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反复评估美国的实力。自冷战结束以来,每一位中国领导人都将中国的大战略公开界定在“多极化”和“国际力量平衡”等概念上,这些概念本质上是对中美力量相对平衡的礼貌委婉说法。当中国对美国实力的看法发生变化时,其战略通常也会发生变化。
  在过去30年里,这种变化已经发生了两次,也相应产生了两大战略。第一次是在89年之后,苏联解体导致中国把曾经是冷战准盟友的美国视为一个强大的、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其构成威胁的对手。为了应对美国,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告诫中国要“韬光养晦”。中国的第一个大战略是悄无声息地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力。北京利用不对称战力来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通过贸易协定来约束美国的经济胁迫,以及加入地区组织来阻碍美国制订规则和拉帮结派。
  第二次战略转变发生在20年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北京相信美国正在变得日益虚弱。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修改了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战略,强调“有所作为”。中国的第二个大战略是建立地区秩序。北京现在公开追求力量投射能力以干预地区事务,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强国策略去创造和利用影响他国的机会,并建立了国际组织来制定地区规则。
  我们现在正经历着中国的第三次战略转变。这一进程始于四年前,当时英国投票决定脱离欧盟,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北京感到震惊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正在退出由他们帮助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正如中共中央党校陈济民所观察到的,在帮助中国复兴方面,“特朗普政府和英国脱欧是神助攻”。
  此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权力耳熟能详的委婉说法都开始指向某种信念,即特朗普时代不仅促成了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而且还加速了这一衰落进程。中共最高层现在通常认为“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国际力量平衡”被说成是“日益平衡”。而且最重要的是,就在特朗普2017年初就职总统前一周,中国首次提出了一个具有政策指导性的新说法——将一个源自清朝的哀叹转变为习近平时代的崛起宣言: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句话在习近平的大部分重要讲话、官方白皮书以及中国战略家和学者的数千篇文章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自2016年以来,这一说法所传达出的自信在中共权威人士中一直很普遍。中国领导人曾就外交政策发表过一次重要讲话,一篇专为党员干部撰写的官方解析文章评论道,“尽管西方国家看似仍控制着世界,但他们干预世界事务的意愿和能力正在下降。美国可能不再想成为全球安全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是开始奉行单边主义甚至是民族主义的外交政策。” 正如习近平本人在2018年一次外事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这种会议之前只开过几次),“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而同期的中国著名外交政策学者则更加尖锐。他们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局”是中美之间力量平衡的变局。例如,朱锋宣称西方国家被民粹主义吞噬,“东方崛起,西方衰落”;阎学通认为“特朗普毁了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中国迎来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好的战略机遇期”;吴心伯评价说,美国是“精神疲惫,身体虚弱,再也无法领导世界了。”金灿荣则修改了官方表述,提出“世界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变成两超多强。”
  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中共对美国的看法就已发生了改变。正如过去对美国实力的重新评估引发了战略调整,这次也是如此。在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暗示现在是时候“走出”“韬光养晦”的时代,迈向“世界中心舞台”了。
  中国第三次战略转变的重点是扩张。该战略试图将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到亚洲以外,挑战美国全球秩序的基础。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习近平多次鼓励北京“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为各种国际挑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这些现在是中国智库和大学中受到优先资助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此世界变局的一部分,北京开始寻求建设一支拥有海外基地的全球性军事力量,用主权数字货币直接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重塑全球性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组织,以及在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技术领域主动参与竞争,所有这些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填补美国衰退所留下的日益扩大的权力真空。
  然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关乎收益,也关乎风险。伴随坚信美国衰落而来的是有些人担心衰落的美国会以危险的方式垂死挣扎。这一观点反映在习近平的讲话和中国官方白皮书中,这些白皮书警告美国会做出“包围、压制、对抗和威胁的举动”。北京方面对特朗普的评估也反映了这一点,北京认为特朗普对中国长期有利,短期有害。
  北京当然更希望华盛顿能够像一位党校院长所说的那样“优雅而体面地认识到美国霸权已衰落”,但华盛顿意识不到也无所谓。许多人认为,美国的负隅顽抗可以延缓但不能阻止中国崛起为世界霸权。北京的某些人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也抱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美国的发展方向不可能发生改变。另一位学者认为,美国人已无法再“珍视其‘自我矫正的能力’,那不过是个幻想。”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20多万美国人死亡,数百万人感染,美国的政治领导层因病失能,美国对疫情的控制能力证实了中国人对美国无能和衰落的看法。正如中国国家安全部某智库负责人袁鹏所言,美国抗疫不力“是对美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沉重一击,导致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严重下降”——就对世界政治的影响程度来说,此次疫情堪比一场世界大战。由此产生的信心很可能鼓励北京在面对其邻国时更加武断,而不再担心其日益令人生厌的外交政策会造成怎样的破坏性后果。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源自凭空想象,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正陷于人口减少、外交受挫和中等收入陷阱的窘境之中。这种自信也可能是装出来的,某些重要文献和学术评论不过是在对党的路线鹦鹉学舌,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其说是客观分析不如说是政治宣传。尽管如此,北京的自信无论是否合理,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决定了中国的战略,并鼓励北京去承担极高的风险。
  尽管中国对特朗普看法复杂,但支撑这些看法的背后逻辑却为美国下一届特朗普或乔·拜登政府制定美国政策提供了一份相当明确的路线图。在北京看来,美国与国际社会脱钩,其国内分歧严重并看似不大关心疫情管控和提升经济竞争力,这样的美国前景黯淡。为此,华盛顿的当务之急是出台一项政策(既是一项外交政策,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内政策),向北京证明美国并未走向末路。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外交政策》)
  环球:若特朗普大选落败 可能重演2000年布什那幕
  原创/补壹刀
  执笔/刀剑笑、叨叨姐&斩魄刀
  “美国最危险一周已经到来。”
  随着投票日的临近,美国舆论甚至整个社会的焦虑感愈加强烈。
  持续跟踪大选走势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博洛,在昨天的文章中也聚焦这个正被美媒广泛关注的问题:
  “如果特朗普败选,是否会顺利移交权力?”
  这不是博洛一个人的感受。
  美国上上下下,从司法、安全部门到社会诸多行业,都有人在为应对选后的“敌对状态甚至暴力事件”做着准备。
  01
  早在10月初,华盛顿邮报就爆料说,司法部当时已经计划派遣官员进驻设在FBI总部的一个指挥中心,以便协调联邦各部门应对全国范围内可能因大选引发的骚乱或其他任何问题。
  全美的警察部门,也为平息可能的骚乱上紧了发条。
DSC0003.jpg

  华盛顿邮报近日透露说,华盛顿特区警方从上周末起已经限制警察休假时间以确保警力,并斥资10万美元购买了杀伤力较小的弹药和化学刺激物;美国国民警卫队也已专门设立了一个主要由军事警察组成的安全力量,大选后“可能被派去平乱”。
  如果政局生乱引发动荡,大小企业以及商业门店难免遭到波及。
  在华盛顿,白宫周边的一些超市、银行、宾馆,以及一些联邦政府部门纷纷用木板加固了门窗,一些路段贴上了选举日及次日禁止停车的紧急通知。
DSC0004.jpg

  总部在伊利诺伊州的犹他美容公司计划在选举日提前关门,并为门店雇用夜间保安。
  据软件公司“服务频道”披露的数据,在10月的最后两周,美国约有310家企业订购加固门窗的防护板,数十家企业要求在选举日增加保安人员。
  大选前的最后一周,美国零售业协会(NRF)组织了一场视频会议,来自美国60个零售品牌的120名代表参加。会议内容包括培训零售店员如何调和顾客之间的矛盾,包括“与大选有关的紧张形势”。
  NRF还专门请来安全顾问,向协会成员们普及大选结束后,全美哪些地方更容易陷入混乱。
DSC0005.jpg

  枪支销售的急剧增长是更令人不安的信号。
  今年的枪支和弹药销售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根据联邦调查局的数据,今年购买枪支人员的背景调查比去年增加了惊人的80%。
  彭博社报道说,美国很多地方的军用“战术装备”热卖,军用品商店生意。得州奥斯汀市的一家军用品商店销售增长了20倍。
  沃尔玛甚至一度宣布将所有在售枪支弹药下架,但随后撤销了这一决定,改为其他安全措施。
DSC0006.jpg

  就连“脸书”公司,也为选后形势突变留好了后手。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家公司已经做好准备,可能启用专为所谓“处在危险中的”国家设计的“内部工具”,帮助平息与大选有关的矛盾。
DSC0007.jpg

  具体是啥工具,报道说得不明不白。
  但这里最关键的点在于,“脸书”要给美国以“处在危险中的国家”待遇了。在此之前,这套策略主要用于发生剧烈动乱的一些国家。
  如此种种,在以往大选中难得一见。
  02
  按说美国每四年一次大选,以前也没怎么有过如此大范围对选后动荡的担忧,这一次,为什么会成为例外?
  一般来说,大选投票日当天深夜到次日凌晨,选举结果即可揭晓。
  今年却未必,这涉及今年大选的一大变量——邮寄投票。
  由于疫情的缘故,美国多州放宽邮寄选票的要求,因此邮寄选票激增,如今已经比上一届多了好几百万张。
  这就意味着,收集并统计邮寄选票,需要好几天的时间,选举结果出炉时间只能延后。
DSC0008.jpg

  抛开这样的技术性问题,邮寄选票本身也面临争议。
  特朗普近期反复批评,容许选民以邮寄方式投票会助长选票舞弊,因为这会令一些人重复投票,以致影响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围绕如何计算邮递选票的争议,44个州已有约300起相关诉讼。
  包括邮寄选票在内的种种争议,很可能导致候选人拒绝接受选举结果。
DSC0009.jpg

  所以说,大选结果如果“难产”,美国社会的对立情绪恐将进一步加深,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个右翼武装组织成员计划选举日当天带着武器出现在投票点,一些极端左翼组织也在做准备——“如果计票工作持续数天,没有明确的获胜者的话”。
  美国YouGov的一项民意调查也印证说,56%的选民预计“选举导致暴力事件增加”。
  美国非政府组织“武装冲突地点和事件数据项目”追踪了80多个极端主义组织,得出的结论显示,佐治亚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和俄勒冈州“在选举期间和选举后,民兵活动增加的风险最高”。
DSC00010.jpg

  总统的支持者昨天封锁了纽约州的一座桥
  《外交政策》甚至详细“预演”了一下选举日可能发生的几种暴力事件。
  ◆小股恐怖分子可能会袭击投票站。
  ◆针对某位政府官员的袭击。堪萨斯州威奇托市近日就有人威胁要绑架杀害该市市长,据称是由于对强制口罩令的不满。
  ◆某些激进个人不满所谓的“选举舞弊”发动“独狼式”袭击。
  ◆一些政治阴谋论兜售的虚假信息可能引发恐怖袭击。
  ◆选举日或者之后可能发生两位候选人支持者之间的抗议活动,存在演变成肢体冲突的风险。
  03
  这样的选后动荡,甚至“宪政危机”,真会出现吗?
  一位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告诉刀妹,虽然今年大选有诸多戏剧化情节,但我们不能真当成一场戏来看。
  目前来看,双方选情胶着程度远比民调反映出来的要大。
  而且,由于很多人都知道的特朗普与美国主流媒体的矛盾,所以不少美国媒体在极力营造对选后局势的焦虑氛围,也就出现了一些很惊悚的说法,诸如“宪政危机”“陷入内战”等等。
DSC00011.jpg

  这种渲染其实还是一种选举策略。
  说白了,就是借机造势抹黑对手,壮大自己的力量。从选举政治角度看,这类操作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当真。
  这位学者据此认为,因权力交接造成“宪政危机”甚至“内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倘若特朗普真的在大选中败选、并且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比较大的可能是重演2000年总统大选时的那一幕。
  当时,小布什和戈尔对具有决定性的佛罗里达州计票结果产生争议,官司从州法院打到最高法院,最终最高法院做出有利于小布什的判决。
DSC00012.jpg

  当然,变数的确可能存在。
  那就是像有的媒体担心的那样,认为特朗普不会像戈尔一样“风度翩翩”地接受最高法院判决、承认败选,而是会顺应其支持者的不满,默许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制造骚乱。
  但一些专家认为,即便一小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被煽动起来、甚至不惜犯法,那也只会造成小规模的街头冲突,总体局势依然可控。
  因为一旦真的发生较大规模的暴乱,联邦调查局、国民警卫队甚至军队都可能行动起来,他们与民间武装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震暴能力不可小觑。
  目前的估计是,最晚12月14日,也就是各州正式确认本州选举结果的那天之前,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就会有定论。到时候,就算个别州仍存争议,也已无法影响大局了。
DSC00013.jpg

  还有一种担心,那就是11月3日到12月14日的42天里,美国总统候选人会否继续拿中国说事。
  《南华早报》昨天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政治分析人士的话说,预计大选过后,两位候选人会再次将中国作为“出气筒”,中美双边关系很有可能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冲突。
  不过,两位美国问题专家告诉刀妹,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美国两党来说,中美之间发生小冲突不会对他们之间的权力争夺产生太大帮助;而真正的大冲突,则是他们谁也承受不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