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蚂蚁加码“体验经济”

时间:2025-7-25 09:35 0 11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从以前的租车、租房、租相机,到现在租手机拍演唱会、为办公室租绿植、租吸奶器以“轻资产”方式育儿、甚至可以租Labubu发朋友圈......
如今,租赁行业的边界已经扩张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这背后,Z世代用户的消费逻辑已发生微妙变化,大家对于“成本可控”的体验式消费有了更大的诉求。这种对“体验”而非“拥有”的日益重视,正催生出一个万亿级别的新蓝海。
7月23日,蚂蚁集团在芝麻租赁生态大会上宣布升级“全域运营”与“AI智能经营”核心能力,并为商家投入百亿资源,包括端内外流量、营销资源以及现金激励。
在全域运营方面,平台将通过联合运营的方式,帮助商家在闲鱼、高德等阿里系公域平台实现曝光,并在社交媒体进行引流;AI方面则发布了客服Agent、经营Agent和风控Agent,提供全自动经营托管能力。
豪掷百亿,并押上自身酝酿多年的用户信用体系及AI能力,蚂蚁集团要赌的就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新租赁蓝海。
现场,芝麻租赁平台的商家分享了各自亮眼的增长故事。兰拓相机租赁CEO周俊表示,自2015年公司化运营后,兰拓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5-2019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5%。人人租执行董事兼COO姜鼎坤则透露,其今年短租一个月的订单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总量。
这种爆发式增长意味着,一个庞大的潜在用户需求正被快速释放,传统租赁生意已悄然向消费型生意转变。
在蚂蚁集团看来,当下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力军:一方面,他们热衷于体验消费,愿意为兴趣买单;另一方面,他们不再执着于“拥有物品”的传统观念,喜欢但不强求占有。
芝麻租赁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平台交易GMV年同比增长71.6%,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六成,来自00后消费者的订单一年同比增长了200%。
举例来看,有年轻人正尝试用租赁来降低创业启动成本;在快速迭代的潮玩领域,风靡全球的Labubu在芝麻租赁上被抢租一空;今年4月的演出季,相机、大疆Pocket 3等相关产品订单量较年初增长了11倍(即为年初的12倍)。
“以往的租赁解决的是生存刚需,但今天的新租赁面对的是用户更多元的生活场景。”易观智慧院院长李智向华尔街见闻直言,传统租赁的平均决策周期至少是5-7天,但新租赁的障碍被大幅降低,无论是低频还是临时使用都可以通过租赁获得,消费者可以没有负担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兴趣,其决策过程可能降至30分钟以内。
因为现在的消费者愈发趋于理性,李智认为,租赁是一种更理性的消费方式,这让该模式有了借机飞升的机遇。
“今天体验过新租赁的用户渗透率仅为8%,但是当我们介绍了新租赁是何种模式和体验之后,用户的潜在使用意愿已经超过了50%。”李智表示,新租赁市场规模可能从今年的716亿元,快速攀升至2030年的万亿规模。
在蚂蚁集团看来,租是一种更领先的消费模式。“现在国外流行租车,说明其二手车市场非常成熟,车辆残值稳定。”蚂蚁集团循环经济行业总经理邱林向华尔街见闻说道。
不过,在向万亿蓝海奔赴的路途上,市场仍需要培育。邱林表示,传统租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越向消费品领域下沉,障碍就越多。“设备一旦出现资损,对生意打击不小,因此对用户信用的考察就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平台,眼下的蚂蚁集团便顺势而为,着力于信用体系的基建。邱林指出,其正在流量、智能化以及基础能力(如免押金、信用评估、履约报告等)层面为整个行业赋能。
事实上,蚂蚁的野心不止于中低端租赁市场,其宏图指向用新租赁模式为新进入市场的高端品牌建立用户心智。
蚂蚁集团循环经济行业总监胡赟向华尔街见闻表示,他们在与vivo合作时,对方的诉求就是用差异化的场景体验,来巩固其高端手机的市场地位。
邱林指出,“租”这件事在特定场景下是极具潜力的热点,而且会在这些场景下具备一定的圈层效应,例如演唱会的粉丝群体会出现社交裂变。
因此,在蚂蚁的用户信用体系和阿里系的同城闪送、闪租等资源支撑下,品牌方的租赁业务在定价灵活性、盈利空间和资产周转率上都将得到极大提升。李智认为,新租赁将成为继网络零售、即时零售之后,促进消费爆发性增长的第三种动能。而作为平台方的蚂蚁集团,显然能从中分得一大杯羹。
事实上,面对这一庞大市场,后来者的追赶步伐也在加快。有知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眼下在即时零售领域激战正酣的京东,也正准备搭建自己的新租赁业务,意图在此跑马圈地。
面对京东等“攻擂者”可能以自营模式发起的挑战,以及行业本身良莠不齐的现状,蚂蚁将如何应对?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与蚂蚁集团循环经济行业总监胡赟、总经理邱林、创新租赁负责人李嘉森的对话实录(经编辑):
问:芝麻信用早在十年前就诞生了,在当下的阶段,芝麻租赁的能力有哪些是为成为行业基建,而与时俱进的地方?
邱林:传统型租赁面临着一个大问题,越向消费品领域下沉,障碍越多,设备一旦出现资损对其生意打击不小,因此对用户信用的考察就变得很重要。现在淘宝上也有做租赁的,他们的流程体验很割裂,二手品有时没法估算残值,让用户付押金,用户成本非常高。
今天芝麻租赁里提供了基于信用分来做免押额度的体系,信用越好额度越高,这样的话对消费者的门槛降低了。但同样商家背后提供了一套风险,让好用户能进来不好的用户离开,建立了双边的机制。
我们在去年和前年开始做场景化,我们也看到今天的租赁里呈现两个现状:第一,并不是大家买不起,95后和00后反倒是物质过于充沛的时代,很多设备都是溢出的,很多东西买完之后70%的时间和80%的时间都是吃灰。对于一个资产来说,它是有更好的流动周期和身份周期。
在整个人群的变化下,我们又看到租赁是非常有场景化的,很多时候都是即时的满足。比如国外像衣服、礼服都是租的,已经是非常成熟化,而且在市场的占比还是非常高的。
“租”这件事情在场景化中是非常有热卖的市场,而且它会在这种市场下、场景下具备一定的圈层效应。比如说演唱会的粉丝群体会人传人,每个人都有做一个社交裂变的分享,进而带来了整个市场的变化。
有商家讲他们的绿植和办公设备基本全是租的,很简单,他在创业期间3-6月不一定能存活下来,他的核心是快速验证自己,如果能成可能还有一些要做长期购买,如果做不下去可能直接用低成本的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做起来。
其中,租绿植不仅仅是把植物租下去,是有一个服务人员天天上门养护。当一个商家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也会传播到同样创业的商家,告诉他们怎么低成本把一些事情做起来。所以我觉得在租赁的场景上有一定的社交和裂变的可能性,而且会有一些传递的价值。
对于芝麻租赁,2016年只是开放能力,走个免押就结束了。但是到今天,再讲芝麻租赁的时候已经是基础性设施,在流量侧、智能化侧、基础项能力侧,押金、信用、履约报告等等这部分,都在为这个行业赋能,我们自己也是属于租赁行业大的平台基础设施。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今天基于消费者体验上怎么变得更好?为什么今天的价格还能有让利空间,科沃斯机器人一台租赁一天要70块或者80块,因为物流成本太贵了,还是用传统模式的邮寄方式做租赁。但如果今天的租赁是具备同城的闪送、闪租,它的价格以及空间和周转率会极大地提升。
今天的VIVO X200,包括三星S23 Ultra,它们在演唱会上是最高频租赁的防抖相机,但往往基本会用一天,但他要付出的是三四五天物流的履约时间。对商家来说,他的资产盘活率就低了,因为一个月明明能租4、5、6次,但因为物流空间导致一个月只能租2次,价格自然而然上升了,我们在想怎么帮助消费者降低履约体验不好的部分,提升体验的过程。
问:我关注到可以租后直接买下来,这也是开拓了新市场,有没有商家愿意共同推动去库存?
邱林:我们一直在看,原来传统货架式电商和今天基于内容直播电商的差异性。
原来货架式电商就沉淀在那儿,你对产品很了解会下订单购买,但内容直播式电商有很多冲动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模式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很多Mall、综合体里开了很多新能源车门店,说明今天商品要更接近于用户端,在于用户要得到体验,尤其是贵重的东西要先体验之后才能做决策。租这件事情就是体验的过程。当你体验好了之后可以再去购买。
租和买在于用户的真实需求,如果短期内的刚需满足了,没必要购买。但他用过之后体验很好,他发现这件事情可以持续就可以购买,由他来做决策,但服务的能力上我们是具备的。
品牌商也非常关注这个东西。关注点是这个新品有多少用户在关注;第二,这些品牌有没有用户深度体验;第三就是下单。
我们和VIVO已经在深度合作,另外一个品牌商在找我就是迪卡侬,品牌其实希望售卖掉,但他也会发现有的品天然不适合去做售卖,就适合去租,今年核心计划就是帮助这些品牌传播。
胡赟:我们和苹果聊的时候,他们也在尝试“硬件订阅模式”,他每年都会发新机,买的成本很高,但他的二手残值非常稳定,我们和他合作的模式是“年年换新的硬件订阅”,从购买模式变成订阅。
哪怕是刚需的手机,品牌方自己都有动力不让用户拥有它,因为对于品牌来说,核心是有多少人使用他的商品,因为你会为使用付费就够了。
我相信租赁会成为完全独立的消费体系,我们叫品牌升维。租赁一定会成为非常独立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会变成品牌未来的商业模式固定一部分。
其实用户算的还是性价比,如果你的二手残值维护非常稳定,实际上你租就可以了。其实很多东西没有成熟的二手市场,如果高频使用买下来好了,因为品牌也算不清这个账。
我们认为租是更加领先的消费模式,现在国外都租车,不一定买车了,说明他的二手市场非常成熟,残值非常稳定,我相信这是一个趋势。所以整个循环经济是回收、二手和租赁一起发展的,只要二手市场、回收发展起来整个租赁一定是享受整个循环经济红利的。
李嘉森:我之前是服务母婴用品租赁和医疗器械租赁,我们有个品牌是大概5000-7000的零售价,借助租赁商体验租是99块钱一个月,有些人在租期快到期的时候,租赁商打电话给消费者说有没有效果,要不要转购买?基本上数据是20%-25%会转成购买,转化率是非常高的。
邱林:回到真实的用户需求上,租赁的东西有几个大的特性:更新迭代非常快、价格确实很高、有一定的耐用性。我觉得这些品都是适合今天拿到平台上做租的。等二手的标准和定价在中国变得更成熟的时候,这个模式就会run得非常好,因为国外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
我们自己算过,一个pocket3采购价三千块钱,基本一个月租出2次,8-10个月把成本才能收回来,所以核心是让它的履约频次变得更高,商家的经营收益就起来了,其实比纯做交易转化的空间更大。
问:刚刚提到很多手机品牌已经在芝麻租赁上开始搞租机,它是纯曝光促转化还是两条线并行的逻辑?
胡赟:我们和VIVO的合作核心是租赁,一定要让用户真实体验一下VIVO手机的拍照性能,才会对这个品牌有概念,所以一定要租,要在租的数量和用户人群上打开,因为他知道只有短租才有实际使用的意义。
VIVO的原话是,今天当你选择一个4000+手机的时候,这种人群他们称之为“高端人群”,为什么选择VIVO就需要一个理由,今天摄影就是一个理由,我一定会比别的手机摄影好不止一倍,但这个东西必须体验,所以现在急需有一个平台能帮助他落地。
更多人不是在PPT里知道,也不是在广告里知道而是真正使用过,告诉身边的人VIVO的摄影功能真的很厉害,所以四千块钱以上手机是值得的。
当每个品牌推出高端产品的时候,非常需要口碑,所以他和我们合作就是不同的场景,包括演唱会不停让用户用。他会把这个作为品效合一的逻辑,效是真正的口碑,品是因为他也知道用户在这个场景一用就会转化成购买,不是以购买为评估的租赁服务,就以租赁服务的使用次数,所以他很重视用完VIVO人的反馈。
租VIVO有一个环节叫“教学环节”,告诉你怎么能够把VIVO拍得比专业相机好,因为我提供的是服务不是商品本身,所以一定是以租赁的实际次数和效果为核心的合作目标。
问:你们对年龄段是不是有不同的策略?
邱林:不是只针对于Z世代的青年,只是他们的特征非常明显,后台里他们的租赁频次和成交占比率是高的,我们没有说放弃某一些群体。
第二是品牌的事,品牌也是在关注漏斗,漏斗的点在于先,我一发新品有多少人看到,就和今天买车一样,先有小定再让你下个大订最后有个成交转化。
如果品牌没有优势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今天对于一个用户来说没有卖点。VIVO X200 Pro在国内专门做高清防抖,是国内做得最好的,做了专门场景化定制。我和苹果也经常聊,他们说要卖制造场景,但是他们都在营销上做,VIVO是真把场景和产品连在一起。
第二,作为品牌肯定只不是讲故事,品牌背后是希望商品最终被成交,租赁也是一种成交的模式,因为它也可以不停地被用户使用,放大化它的影响力和传播,最终带来了整个营收的增长,因为它也在出货。
我认为在新场景中,有个很大的机遇是在不同的消费缝隙之间,商家要找到针对于某些场景的特殊化的品。我们在和很多品牌聊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能找到它针对于不同人群的特色化能力,也作为卖点和今天的消费者去传递,试得好了可以再购买,如果觉得不太好,继续归还就好了。
问:今天发布的客服agent底层大模型是什么,具体是怎么运营?
邱林:就是机器人客服。我们平台有个底线,比如说一个用户和商家沟通了,如果三分钟没响应,我在很多流量上就降权了,说明你的履约服务能力一般。
针对于这个场景里,商家的运营能力参差不齐,有的人就配1-2个客服,有的甚至没有配客服,我们帮他首先解决客户的疑难答题。
问:接下来蚂蚁租赁规模化后,会不会有意识的推出营销型的解决方案?
邱林:今天易观的报告里讲了三个级:用户、商家和平台,没有讲另外一个角色,就是真正的供应链,说白了是品牌。今年大的计划,是与供应链深度合作,且希望他们挖点特色。
因为品牌是有资源的,可以让利给租赁商家,商家再让给用户,像早期做娃哈哈的新品,1块钱营销就可以做了,核心是让你先去体验,先喝喝看好不好。这样整个资源的成本和经营模式上可能就会降低很多。
刚才说的模式上,一定是嫁接着今天的供应链品牌,核心是他们在行业中愿不愿意投入,以及他在这个行业中针对不同人群有没有特殊化定制价值?如果有就把他拉入进来,我们也希望最终在不同的场景中解决用户不同的价值体验,只要你有差异性,一定会有用户使用你。
李嘉森:说到C2B,我接触过几个品牌方或者生产厂家,因为品牌也分零售品牌和厂商品牌。其中有几个品牌直接做租赁的时候,会为租赁的场景定制一些产品,因为他们的产品本身就要质量更好,使用次数更高,测试要测几万次才能投放市场。
C2B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我们要把每个小C聚集成很多共性的租赁需求,再提给产业链品牌的制造商,他就有动力为这些C来生产特定的产品,可能耐用性更好,可能硬度更好、质量更好。因为普通人买回去之后只用几百次或者几十次,但租赁的东西是它的好多倍使用。
问:刚才已经提到了租赁入口藏得比较深,未来有没有可能与闲鱼或者淘宝合作把这个市场漏斗做大?
邱林:我们接下来会和淘宝、闲鱼、高德合作。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问题是,大家会认为在淘宝上能做租赁,在闲鱼上一定能做,但是发现履约过程中要信用、要抵扣、要各种履约能力,这些东西都没有,你就没办法搬过去。所以芝麻租赁作为一个大基建和阿里集团域的几个APP都互通。
我们希望把域内流量打通的那部分,把芝麻租赁这个品牌打出去,芝麻租赁和商家联运的品牌打出来。平台会给用户带来很多其他的价值,包括保险、赔付标准等等。
核心是因为短租的市场,商家的供给经常卖空了,用户又有需求供给不上了,原来我们会发现在节假日有毛刺点,现在随着我们自己在不停地推短租场景,毛刺点已经非常强了,所以当商家无法保障稳定供给时,会减少备货。
公域上一定能达到一天几万单,这几万单下商家要备满不同的货,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就有一个流量政策。比如说,商家自己在做小红书运营的时候,如果带着芝麻租赁就会有些流量置换。
去年我们在市场教育上基本没怎么花钱,全都是靠用户自己人传人说你带来一个,所以我们想今年围绕着这个大的课题,生态大会也开了,慢慢需要教育市场。
当这个市场已经达到了万亿,绝对没有问题,但我们还在高速成长期,到成长的阶段里,我觉得可能需要一定的谈判和对未来市场的认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