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需锚定经济发展大方向
世界日报:国家统计局(PSA)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长了6.3%。这是2023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快成长,使上半年GDP平均成长率达6%,达到政府6%至7%的年度成长目标,显示出本国经济呈现正向回升态势。
然而,经济成长的亮眼数据与民众切身感受存在较大“温差”。 PSA数据同时表明,7月通胀率为4.4%,较6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创下9个月以来的高点。有经济学家指出,在高通胀率的影响下,经济的实际成长率将远低于GDP年成长数值。总统小马科斯也曾在国情咨文演说中承认,如果商品价格高企,国家的经济成长就毫无意义。
第二季经济表现亮眼,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成长。尤其是政府对于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的支出强劲成长21.8%,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根据政府计划,菲律宾将继续大幅提高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支出,目标为2028年将该支出总额提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3%。
公共设施建设向来是经济的关键一环。菲律宾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基础建设均有较大缺口,尤其是可通车公路及铁路不足、电网覆盖率低等问题,导致各岛屿间的货物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ldquo ;顽疾”。但是,不断膨胀的主权债务已超过经济总规模的一半,政府靠自身实力能否支撑这一领域的长远投资还要画上问号。
长期以来,菲律宾在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中国连续7年成为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并跃升为菲律宾主要外资来源。然而,在当今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菲律宾与中国的联系不可避免地正在减弱。
虽然政府层面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经济与发展署(NEDA)署长阿塞尼奥•巴利沙干前不久公开表示,希望“将经济和政治分开”,强调为了经济增长,菲律宾“需要获得投资和出口”。但因为地缘因素和南海问题,菲律宾错失了包含“一带一路”在内的大量中国投资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对此,菲律宾更多地将目光转向美国及其盟友身上。数据显示,美国对菲律宾的年投资金额长期维持在10亿美元规模。今年4月的美日菲三国高峰会上,菲方表示希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吸引美日约1000亿美元的投资。迄今为止,美国虽多次对菲进行军事援助,但对于“吕宋经济走廊”核心基建计划的投资并不明晰。在棉兰佬铁路计划的融资问题上,日本则称尚未做好融资准备。
此外,美国本身也面临严重的通胀与升息问题,在对外投资上有较大压力。美国主导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被视为西方版的“一带一路”,目前尚未有具体项目落地。而2024大选之年又将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菲律宾应意识到,在政治和军事上过度依赖美国并非明智的选择,将为本国经济带来风险。
反观其他东盟国家,透过广泛建立良性合作,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取得许多务实成果,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如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建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成果丰硕。中国设立了澜湄合作专案基金,提供人民币优惠贷款、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专款贷款,用于支持澜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项目。
菲律宾当然需要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间寻求平衡,不过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菲律宾来说,控制通货膨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从而保证经济发展才是第一要务,若因过于倚重军事支援而失去了重心、锚错了方向,就得不偿失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