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2-4-13 21:52

上海抗疫,该不该给互联网大厂更多尊重?

  文 | 噗少侠
  出品 | 网易科技《态℃》栏目组
  上海,和互联网大厂,正以一种最原始,也是对生命最负责的方式相遇。
  4月7日,上海市商务电子商务处签发《关于释放电商平台保供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政府开放16家电商平台,允许符合条件电商平台员工复工。
  数字之下,是身穿黄、红、蓝等颜色衣服的互联网大厂一线配送员工,深入上海大街小巷,将维持居民最基本生命运转的蔬菜、水果、鸡蛋等必需品,星夜不停地送出。
  名单中,有我们熟悉的名字。
  4月7日,上海第146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美团出现。随后几天,美团买菜上线社区集单服务,从外地调配近千人驰援上海,并运来一批自动配送车。
  这些车,被网友戏称为“铁憨憨”。
  同一时间,京东调配首批2000多位快递小哥,火速奔赴上海。调运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封控区域实行无接触配送,并为上海提供超过1600万件米面粮油等民生商品。
  京东CEO徐雷在朋友圈说:我们终于可以使劲了,京东人早就憋着一口气了。
  4月8日,阿里表示,饿了么、大润发、盒马、菜鸟等平台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员尽快重返保供岗位,并将从外地抽调抗疫保供人员3000人.....
  数字仍在更新,队伍还在壮大。但这不是重点。
  一、一场对互联网大厂全方位的“大考”
  重点是,现在和以后,永远的人命关天。
  我们不用过多强调,上海抗疫是如何紧迫和重要——一组冰冷的数据,就足以说明一切——截止4月12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1例。
  截至目前,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已近25万例。到了1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 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
  形势不容丝毫乐观。而面对面临着种种复杂考验,防疫压力正在层层累加。此时,居民生活物资保障成为一件亟待纾解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更多人吃上饭,是民以食为天最难的一环。
  而这,正是一场对互联网大厂全方位的“大考”。
  如今,互联网大厂凭着强大的人员调配与组织能力,一线员工在不断增援上海。但必须指出的是,问题仍在摆在面前:事实上,上海区域人们的需求与真正的供给缺口仍然很大。比如,上海线上零售占比虽超过20%,但其中生活必需品占比较低。更不要说,上海常住人口近25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占比23.4%左右,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如何运用线上配送实现物资自给自足,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受疫情影响,大厂们的产能和运力恢复始终有限。此外,以往的线下零售的末端交付环节几乎不涉及物流配送,外加上海周边对各大企业供应链的客观限制,种种因素叠加,正让这场赛跑中的大厂一线的配送员们气喘吁吁,又无法停下。
  事实上,上海缺乏的并非物资,而是及时对物资配送的能力。而在这其中,以社区团购为主的零售业态,则展现出了特殊时期于特殊场景下最紧密的契合度。无论是美团买菜、盒马鲜生、淘菜菜,还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多多买菜等,正在这些天里解决了上海大量居民的物资供应。
  但这一业务领域,却是过去一年人们批评声最为集中的地方。
  二、是时候,去重新审视互联网大厂的真正价值了
  尽管疫情远远没有结束。但此时此刻,或许该给出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真正的价值了。
  事实上,上海抗疫中涌现的互联网大厂身影,是过去一年来舆论风暴核心。这些公司与创始人,往往因种种原因被挂在公众的对立面上。无论是中概股闪崩,还是裁员优化的消息,都在牵一发动全身,引得社会舆情扑面而来。
  过去一年中,这些大厂几乎没有一个好消息。尤其在社区团购领域:历经三年的监管收紧、融资降低后,直至今年,多家社区团购平台也已经关门大吉。
  即便到了现在,人们围绕着社区团购的批评仍未停下:因为运力不足与居民供给无法满足,近期大厂们的物资配送再一次受到集中声讨。这难免令人疑惑:这一切,当真是走错了路?
  实际上,这样的质疑不仅仅停留在单一业务,更上升到了整个行业。人们不难在各大社交平台听到类似声音:所谓的“脱虚向实”,“虚”的就是指互联网大厂——这一带给国民经济将近20年繁荣的行业,在短短一年内收到了黄金时代终结论、末日黄昏论——似乎,互联网生死已板上钉钉。
  而确定的是,信心在流失,而重建信心则需要成倍的时间。
  但这依旧不是重点:只因为,批评与争议几乎是互联网企业绕不开的宿命。而真正的重点是,无论如何,互联网大厂们在社区团购上的持续投入,终于在上海抗疫这一特定场景下迎来了真正的价值重估。
  互联网的价值,曾被舆论批评为一味横向扩张的贪心不足,但在关键时期,却能确保将一口热饭送到居民口中。
  而回到业务本身来说,社区团购实际上并不具备互联网业务大规模可复制性,本身重资产投入,对供应链要求极高,而前置成本与仓储建设,都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该业务考验的是一家企业管理、效率、调配的综合能力。而相较大多数传统零售企业而言,面对近两年来疫情突发事件,互联网企业在管理和应对上都与传统零售企业展现出极大的不同。
  正因如此,如果没有数字化能力的加持,没有供应链的帮助,没有组织管理能力作为核心,此次上海抗疫,这些互联网企业或许也将与绝大多数企业一样,继续保持沉默。
  三、“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
  过去多年,包括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在外卖、生鲜、日用食杂等与人们“吃”的领域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成本,早已超过数千亿人民币。
  这次上海抗议,正说明互联网作为当下社会消费场景中的毛细血管,看似微小,但早已不可或缺。而这次经历,也同样给了人们重新审视社区团购,乃至整个行业的契机:互联网平台们主导的物资配送的相应服务,无论承认与否,早成为这个社会基础设施之一。
  而针对该设施的种种批评,也同样说明,人们早已形成了对这套系统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在一种极限的生存场景中,如何引导、利用、并健全这套保障体系,而并非使用临时搭建的、主业并不在此的行政手段系统替换,或许才是未来面对类似场景人们真正该总结的经验。
  《士兵突击》里有这么一句话:“飞机终将会被击落,战舰最后也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到最后,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会耗尽,战争的根本。还是人和人的对抗,人和人的战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抗疫,该不该给互联网大厂更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