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有“技”青年 一展所长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5686
主题
76140
回复
96714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6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44
“溯源中国行”启动仪式暨“寻年——中国好年货”选品会在京举行
0/48
实现供需双向奔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消费新方案
0/48
45秒回顾“溯源中国行”启动仪式
0/75
野田佳彦质问高市早苗:对于日中关系恶化,你认为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
0/80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0/80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尹艳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0/482
两名中国人冒充菲籍还想买枪?另有3人违规打工同遭拘捕!
0/78
“我身边越来越多同学主动学中文”
0/73
赏丝路明珠的绚烂画卷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有“技”青年 一展所长
时间:2025-11-27 14:51
0
67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身披国旗无比自豪
■ 李宏宇 天津
李宏宇
我是一名00后职校生,现就读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此前我从未想过,自己能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2024年,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获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的金牌,打破国外选手在这个项目上长达17年的垄断。
回想起来,当年中考成绩不理想,一度感觉前途十分迷茫,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了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这个决定,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一次偶然机会,我加入了学校的信息网络布线集训队。我下定决心刻苦训练。备战第二届“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冲刺,常常顾不上吃晚饭。起初,我在规定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布线、端接任务,到后来能卡着时间完成,再到最后能兼顾布线性能和美观,每一步都不容易。
后来,通过严格考核,我幸运地获得了代表天津队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第一次站上全国大赛的舞台,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三天的比赛结束,我拿到了金牌。这次经历让我坚信,职校学生同样可以“被看见”。
2024年3月,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的最终考核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拿到了代表中国出征的资格。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级别的技能竞技舞台。这次比赛总时长达18.5小时,长时间的竞赛对体能是个考验,我需要进行大量的线缆铺设,紧接着完成精细的端接操作。布线是体力活,会让心跳加速、头脑发热,而精细操作又需要冷静清醒。这好比慢跑一个半小时后,立刻要求进行精准射击。
凭借平日刻苦训练积累的经验和坚韧的意志,我顺利完成了所有比赛任务。当身披国旗,站上最高领奖台时,我感到无比自豪。
今年,我被保送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造。在这片培养出众多全国技能大赛冠军的沃土上,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本领、强化技能,为祖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李家鼎采访整理)
这就是属于我的舞台
■ 刘怡飞 山东济宁
刘怡飞
每天早晨7点,我会准时走进学院的实训基地,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在脑海里默默过一遍当天的训练计划。这个习惯,我已经坚持了4年,雷打不动。
我今年20岁,来自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接触工业机器人已是第5个年头。
16岁那年夏末,第一次走进实验室亲手触摸到工业机器人的那一刻,我就在心中暗暗立志: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一番作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从零学起,脚踏实地,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中。夏天的汗水、冬天的寒冷,我都体验过。程序调不通,就一遍遍调试到深夜。当机械臂随着我编写的程序精准运转,当复杂的电路在我手中顺利接通,我的信念更加坚定:这就是属于我的舞台。
后来,我鼓起勇气参加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比赛中,面对通信中断故障,我沉着冷静,通过先硬件后软件的排查逻辑,解决了这个难题,最终获得了二等奖。
付出终有回报。从2022年开始,我多次获得省赛、国赛一等奖,也逐渐得到多所职业院校老师的认可。2023年,我站上了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的舞台。面对来自全球的顶尖选手,我顶住压力,最终斩获银牌。
基础打牢,面对挑战才有底气。带着这份荣誉,我进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就在今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凭借稳定发挥与创新方案,再夺一等奖。
从课堂到赛场,从实验室到国际舞台,我深深体会到:人生不设限。只要找到热爱的方向并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技能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更让我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本报记者 王 者采访整理)
技能成就未来
■ 刘德祥 黑龙江牡丹江
刘德祥
我是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如今,我不仅手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木工项目的金牌,更入选了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而两年前,当我在高考后选择职业院校时,心中还满是对未来的迷茫。
新生报到那天,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实训基地吸引了我的兴趣。陈列架上,那些由木材勾勒出的精美器物,每一道纹路都透着匠心,每一处结构都藏着巧思。基地负责人王艳福老师介绍,这里的“鲁班工匠班”以世界大赛的标准搭建起训练平台,让大家能够学到真东西、掌握真技能。
现场摆放整齐的工具、同学们刨凿锯磨时的专注神情,让我明白了“技能成就未来”的深意。那一刻,我下定决心加入工匠班,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
这个决定起初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做木工又苦又累,能有什么前程?”但我对木材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更坚信汗水不会辜负执着。
从那以后,我成了实训基地中的常客。别人休息时,我反复练习锯切、打磨的基本功;别人娱乐时,我沉下心研究木材纹理的走向,琢磨榫卯结构的精妙,在一刨一凿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真谛……曾经模糊的“工匠精神”,渐渐变成了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变成了对每一道工序的敬畏之心。
今年6月在黑龙江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凭借日复一日的积累夺得木工项目冠军,拿到了国赛入场券。三个月后的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代表黑龙江出征,在激烈角逐中斩获金牌——这也是黑龙江代表队在大赛中获得的唯一一块金牌。当颁奖仪式结束后,我第一时间给父母打去电话,电话那头,曾经的担忧早已化作哽咽和骄傲。
镜头定格下,我手握金牌站在领奖台上,身后是陪伴我成长的木工工具,这张照片成了我青春最珍贵的纪念。如今,我正在国家集训队全力备战世界技能大赛。荣誉没有让我迷失,反而让我更清醒:真正的工匠,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守,离不开对技艺的精益求精。
(本报记者 郭晓龙采访整理)
AI助力所见即所得
■ 刘晓钰 福建福州
刘晓钰
准备设计资料、挑选面料、跟进工厂生产进度、对接服装新品拍摄……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家童装公司实习,担任服装设计助理。亲身感受服装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让我对服装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的目标。
2024年金秋,怀揣对服装设计的向往,我进入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学习。学校里的课程紧扣产业实际,我们不仅学习了传统的画稿设计、服装剪裁等知识,还感受到AI设计应用软件与3D建模软件等数字工具的力量。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常驻线上课堂指导3D建模设计,还有企业的品牌总监点评我们的设计作品。
过去,要完成素材图收集、创意方案设计、款式搭配等灵感拓展与风格推演工作,通常需要花上一周时间;如今,在AI设计应用软件的助力下,短短几个小时,我们就能生成数十种创意方案。
学习了AI+3D建模软件的操作后,从虚拟设计、工艺仿真到数字化生产,我能直接在电脑前完成面料动态模拟、缝合效果测试甚至虚拟走秀展示。
在今年举办的一场服装设计比赛中,我和队友利用建模软件,以贵州苗族神话中的“蝴蝶妈妈”为灵感,设计具有东方韵味的服装廓形,并加入传统图腾、苗绣等元素,设计出一组国潮服饰——这一切,都是在电脑软件中完成的。将二维服装样片导入软件进行3D建模,增加面料等设计效果,软件就能自动生成一个虚拟模特的着装效果形态,垂坠感与褶皱效果逼真,真是“所见即所得”。最终,我和队友凭借传统文化与数字化设计全流程的方案获得二等奖。
我们这代青年,已身处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正持续学习代码、软件,努力在数字世界中编织面料的肌理,塑造时尚的风骨。
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服装设计师,既手握针线传承匠心,也精通数据敢于突破。AI时代,服装设计的新舞台正等着我们去探索。(本报记者 施 钰采访整理)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赛道
■ 陈 虎 贵州贵阳
陈虎
我今年25岁,毕业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电梯技术工程专业。初中毕业时,我就主动选择进入中专学一门技术,这个决定一方面很现实——我能进入当时的“精准扶贫班”,中专3年学杂费全免,能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发挥我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我最初的设想是学电气自动化,但老师告诉我,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我果断选择了该专业。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中专3年念完后,我又升了大专,继续学习此专业,一方面是由于职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持续夯实技术知识。
学校的实训设备很完善,每门课都有对应的实训室,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实战训练。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内排查并解决“问题电梯”的各种“疑难杂症”,并通过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例如,电梯运行抖动异常,可能是参数设置不当,也可能是导轨润滑出了问题。得益于这些扎实的训练,我成功拿到了国家级比赛的金奖。
现在城市电梯使用率高,对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大,我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中专毕业时,我在一家电梯公司工作过,大专还没毕业,就有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邀请我作为技术人员加入,待遇不错。针对电梯维护保养的需求,我在2021年组建了一个维保团队,专门保养家用别墅电梯,如今整个团队收入十分可观。
进入职场后,我并没有停止学习,比如有客户提出更改开门速度等精细化的需求,涉及许多参数的调节工作,既要动脑也要动手。这都是此前书本上没有的,需要我在实践中学习进步。
在职校,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赛道。职业教育给了我安身立命的本事——掌握一门技术,凭自己的手艺吃饭,心里踏实。(本报记者 陈隽逸采访整理)
青春要有“技”可依
■ 后晓兵 新疆乌鲁木齐
后晓兵
我是新疆工程学院煤化工技术专业的在读学生,2023年入学以来,我一直在坚持练技能、强本领。
刚进大学时,我就被煤化工“点石成金”的工艺迷住了。煤炭经过一道道工序,“变身”成各种化工产品,我觉得很神奇,于是暗下决心要学好这门技术。
复杂的反应方程式、精细的工艺参数、严格的安全规范……一开始我真有点蒙,但我没退缩。课上,紧跟老师思路,不放过一个细节;课后,泡在图书馆,把《化工生产技术》翻到卷边,笔记写满两大本。实训室里,我反复调试设备、调整参数,不能有一点误差。常常练到深夜,心里却越来越亮堂。
今年10月底,我报名参加了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备赛那段时间,我和队友白天练习实操,晚上研究方案,一遍遍模拟流程,攻克难题。比赛时我虽然紧张,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拿到了二等奖。那一刻我明白:技能是练出来的,青春是拼出来的。
除了学技能,我也爱运动。跑步让我放松,也让我学会坚持。赛道上每一步都不白跑,就像学技术,每一天都不白过。
从实训室的操作台到全民健身的跑道,从书本上的化学公式到工厂里的技术应用,我始终相信,青春要有“技”可依,有梦可追。这几年,我拿到了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高职组二等奖,连续两次获得奖学金,还在乌鲁木齐全民健身3000米跑中拿了季军。这些成绩不算惊天动地,却是我一步步走来的见证。
如今,我们有前所未有的学习条件,有广阔的成长舞台。作为新时代的有“技”青年,我很幸运,也很自豪。平时,我喜欢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帮助基础弱的同学跟上进度。我相信,大家一起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未来,我想在煤化工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会努力练就过硬本领,用技能为新疆产业发展出一份力。(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7日 第 12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