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欢乐家长群2》:在笑声中思考 于共鸣中奋进

时间:2025-10-10 09:45 0 5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当家长群微信提示音再度响起,都市家庭剧《欢乐家长群2》带着更广阔的视角与更深刻的社会洞察回归。续作将镜头从班级群聊拓展至以家庭为单位的社群生态,不仅增添新家庭、新角色,还在轻喜剧外壳下,勇敢触及教育内卷、父亲角色定位、隔代教育等现实社会议题,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于共鸣中奋进。
DSC0001.jpg

该剧于9月18日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收视表现不俗,CSM媒介研究全国网、71城均排名省级卫视Top1。在豆瓣评论区,“真实”“温暖”“成长”是网友评价该剧的高频词汇。
1
从“特写”到“全景”
拓展叙事格局
相较于第一季聚焦班级家长群的单一视角,《欢乐家长群2》实现叙事格局的显著拓展。总制片人任双有将这种升级概括为从“家长群特写”到“家庭生态全景图”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角更立体、人物关系更复杂、问题挖掘更有深度。
DSC0002.jpg

任双有
《欢乐家长群2》总制片人
在视角层面,创作团队将观察范围从班级群拓展至“隔代群”“社区群”,展现教育理念的代际传递。“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家庭为单位,观察更广泛的生活场景,同时侧重于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任双有表示。
如何平衡家长与孩子双视角叙事?团队采用“互文式叙事”策略,“家长的焦虑通过孩子的行为折射,孩子的单纯反哺家长的改变。”在编剧马广源看来,双视角的核心是让孩子不再仅仅是“被教育者”,而是家庭的观察者和治愈者。“比如,唐晓薇创业时遭到房东‘提灯定损’(编者注:恶意索赔),糖豆主动站出来维护妈妈,展现小朋友的力量。”
DSC0003.jpg

DSC0004.jpg

DSC0005.jpg

人物关系的复杂化是另一大升级,原有家庭面临新挑战:刘向上家夫妻二人主内主外的责任发生变化;杨明彪家迎来新生命,导致亲缘关系改变;唐晓薇和马英杰的事业出现变动。同时,新家庭孙万诚家和国际生玛丽等角色的加入,观照更多中国家庭样本,让更多观众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此基础上,第二季进一步挖掘深度。“第一季侧重‘现象呈现’,如作业压力、家长攀比;第二季则力图触及‘根源追问’,如教育内卷的本质是资源焦虑还是面子工程?父亲缺位是因为‘不会带娃’还是社会规训?”任双有希望通过这些具体事件,将现实存在且家庭关心的议题搬上荧屏。“未必能找到解决办法,但可以激发观众共同探讨这些议题。”
2
找准话题锚点
赋予情感温度
“家长群”作为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交场域,续作怎样挖掘其中的新故事、新矛盾?创作团队采用“双轨制”取材方式,一方面紧盯社会新闻热点,如“家长群变成夸夸群”“家长代劳孩子手工作业被老师批评”等,这些都是时代的切片;另一方面参考身边人的真实经历。
“真实的事件肌理和情感褶皱,比刻意制造的冲突更具生命力。”在任双有看来,社会新闻提供话题锚点,身边故事赋予情感温度,二者结合才能创作出既接地气又能引发普遍共鸣的内容。
DSC0006.jpg

马广源
《欢乐家长群2》编剧
如何将沉重议题融入轻喜剧框架?“轻喜剧是外壳,内核必须是‘真实的善意’。”马广源认为,生活本身并不总是沉重,有些议题单独看起来矛盾重重、棱角尖锐,但放到生活中,恰恰是每个家庭天天上演的“插曲”。“比如,刘果宁发现自己不是亲生这一情节,在孩子看来是‘天都塌了’的大事,剧中采用信息错位的方式,让一群孩子话赶话把乌龙闹大,在观众看来就很有喜感。家长们会看到,小朋友也有不输成人的细腻内心世界,他们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同样值得家长学习。”
DSC0007.jpg

第二季中,核心角色迎来新的成长与挑战。但创作团队拒绝“开挂式成长”,而是强调“螺旋式上升”,突出“换位思考”,即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待大人的问题。从第一季的童言无忌、鬼马精灵,到第二季转变为更具主体性的角色,孩子们主动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的种种事件;家长们的成长不是顿悟,而是从生活中一件件具体的事情起步,在日常点滴中逐渐蜕变。“主创希望通过这些转变告诉观众,教育不是‘修正孩子’,而是‘重新认识自己’。”马广源如是说。
3
流动视角+真实细节
拍出生活质感
如何让家庭剧更真实可信?《欢乐家长群2》通过“视角流动”和“细节串联”,让场景鲜活起来。
DSC0008.jpg

李少飞
《欢乐家长群2》导演
“固定场景容易让剧集沉闷。我们更倾向于捕捉每场戏的情绪和氛围,而不是特别设计某个镜头。”导演李少飞说,比如,通过视觉语言展现家庭互动,“发现果宝玩手机,刘向上、戴静夫妻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戒尺’就是视角流动的标志。刘向上一举戒尺,戴静和果宝的目光下意识被吸引,这背后有潜台词:果宝心想,‘我爸不能真打吧’;戴静担心,‘不能真打吧?’随后镜头一转,夫妻俩关上门谈家庭教育分工。”
“最花心思的是‘道具的生活痕迹’。”李少飞分享,营造生活气息的关键在于“多余”的细节。“果宁辅导妹妹果宝作业,书架上的书不是整齐笔挺 ‘站军姿’,而是横躺竖卧,什么造型都有;刘向上的书架上永远贴着一大堆便利贴;客厅沙发上总会‘长出’一堆毛绒玩具。”在李少飞看来,“不完美”的细节恰恰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观众不会记住多精致的布景,但一定会记住‘那个和我家一样会长出衣服的椅子’。”
DSC0009.jpg

DSC00010.jpg

家庭剧的表演贵在自然和生活化。谈及如何指导小演员表演,李少飞表示,主创采用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方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有了默契和深厚的感情,这种天然的信任是最好的创作环境,能激发小朋友真实的状态。”
对于现实痛点和温暖治愈如何平衡,李少飞给出的答案富有哲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剧中人的困境可能每个家庭都有,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每个家庭都适用。家庭剧创作就像‘开放式答卷’,答案不唯一。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自己体会生活有很多种模样,问题有很多种解法。治愈不是问题消失,而是问题被看见后,有人一起面对。”
DSC00011.jpg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DSC000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