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庆祝「AI云第一」,字节阿里分蛋糕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147
主题
156164
回复
18264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58
谁说内娱现偶妆造土?《许我耀眼》的“场合美学”太权威
0/59
20分钟飙升至第一,热度高达19000!观众好评如潮,这部剧,爆了
0/66
赵露思凭《许我耀眼》打了翻身仗,不仅演技获好评,还带火了穿搭
0/53
《欢乐家长群2》:在笑声中思考 于共鸣中奋进
0/52
《大兵小将筑国防》第四集今晚热血续燃!
0/69
把所有人骗了!《沉默的荣耀》最聪明的人:不是谷正文,不是吴石
0/59
强烈推荐,五部正在热播的高分海外新剧
0/61
十月古装剧大战打响!五大顶流男神携新作来袭,你想追哪部?
0/56
热播剧陷口碑危机:鞋穿帮、抄袭风波、剧情注水,观众还买账吗?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庆祝「AI云第一」,字节阿里分蛋糕
时间:2025-10-10 09:39
0
6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封面来源|36氪拍摄
9月末,杭州,阿里与字节在“AI云市场”排位的激烈竞争,让火药味蔓延在整个城市。
正值阿里云年度活动“云栖大会”举行,不少来参与的观众都能看到,在杭州萧山机场、杭州东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火山引擎打出大幅广告,当中强调市占率数字:“占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份额46.4%”。
这一表述很值得玩味。火山引擎虽未使用任何“最”、“第一”的极端形容,但众所周知,国内排得上号的云厂商有10家左右,火山引擎一人独占近半份额——相当于什么没说,又什么都说了。
来源:36氪拍摄
有云行业人士对该广告表示了疑问:火山这个数字是按照MaaS形态统计的,主要是闭源形态,如果是购买了云厂商IaaS和PaaS部署开源社区下载的模型,就不在这个统计范围内,单纯从MaaS形态模型消耗判断竞争格局,不够有全局性。
其实,不止火山引擎,如今各家都能成为“AI云市场第一”。
在不同的广告、市场机构报告中,阿里、字节、百度都在官宣“第一”,只不过表述方式各有侧重,场面甚为剑拔弩张。
制图:智能涌现
谁才是中国AI云第一?这成为9月云厂商、AI公司们的最火话题。
有人建厨房,有人送外卖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事实是:模型厂商的这些AI云第一,都没错。
问题核心不在于数据真假,而在于对“AI云市场”这块蛋糕的切分方式不一,即统计口径不同。
那么,各家都是在哪个维度上“赢了”?
我们来具体进行拆解:
字节火山引擎是大模型公有云市场调用量(MaaS)的第一,是指其公有云平台上所有大模型的调用总量。火山上除了字节的豆包模型(不含豆包、抖音等内部业务调用),还有大量的**模型,只要在它的云上被调用的Token,都算作它的市场份额。
阿里云的AI云,是包含基础设施(如GPU)、到PaaS(平台),再到上层的MaaS(模型调用)的全链路服务,所产生的总营收规模;
百度所呈现的是“AI公有云服务市场第一”,这会包含更多做产品、行业定制服务的收入。百度还曾经披露过更细分的指标,比如“2025上半年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双第一”。
还有大模型厂商智谱,在GLM-4.5发布之后,宣布以openrouter为统计口径,其模型调用收入是其他所有国产模型之和。
选择哪个计算口径,无可厚非。这是因为云计算已经是个成熟的生意,产品模块众多,采购和服务方式也非常多元。
举个例子,一个中小企业,可能直接在云厂商按月租用一个虚拟服务器;而个人开发者,很多时候不需要长期租用服务器,直接注册一个api,按需取用。当有用户开始使用AI应用时,才会请求云厂帮忙处理业务需求。
到了大模型,道理也是同样。从个人、中小企业到大企业,对大模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打个比方,火山强调的“大模型调用量”,就像是一家体系化、规模化的连锁店,只提供外卖服务,交付的是一道菜(模型推理结果)。
直白点说,火山认为客户不需要关心后厨如何搭建,比如买的是不是字节的豆包模型、芯片、推理框架,都无所谓——只要最终上菜够快、质量够好就行了。
所以你会看到,火山引擎在不少公开表达中,都在强调自家模型的“快”。
8月,DeepSeek更新V3.1版本后,火山强调的就是20-40ms的吐字间隔(TPOT),以及500万的初始并发TPM(Tokens per Minute),后者当时拉到了业界的最高水平。
TPM,指每分钟可以处理的token数量,是衡量模型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放在一个中度使用场景(如文档总结、代码生成),假设每个用户每分钟消耗500token,500万的TPM,就意味着可以服务1万用户。
这是一种更偏流量逻辑的打法,起量快。换句话说,也更适合拥有弹性业务需求的互联网AI应用,中小开发者等等的业务需求。
阿里和百度所强调的AI云市场,更多核算的是营收。
比如,阿里云所定义的AI云,统计范围涵盖了从底层的IaaS(基础设施,如GPU算力)、PaaS(平台),再到上层的MaaS(模型即服务)完整体系,所产生的营收数字。
这就好比一个功能齐全的厨房。客户不仅可以拥有厨房里的高级厨具(底层算力),也能直接点菜(模型服务),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为什么要选择全栈自研路线?
单纯卖模型服务,很难形成长期壁垒。一位从事大模型推理服务的工程师对《智能涌现》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人每周都要去超市(全栈云服务)购物,当他要买一个杯子(API)的时候,除非其他地方的杯子有出众之处,否则,如果在超市有,他大概率会在这个超市顺手买了。”
无论是云还是大模型,真正的粘性来自于整体解决方案和数据绑定,大部分客户最后用的,肯定不会只有纯模型推理服务,比如API,很容易就迁走。
“大多是要用API,再加数据库、虚拟机等完整的产品组合。”上述人士称。
差异化时代来临
需要承认的另一个事实是,如今大模型领域看着热闹,增长迅速,但本质上整体盘子还很小。
2024年5月,火山用降价彻底打开了MaaS服务市场。当时,火山将豆包旗舰模型Pro-32k降至0.0008元/千Tokens,降幅达99.3%。
这直接引爆了行业价格战,阿里、腾讯、百度等厂商纷纷跟进降价。结果是,火山引擎的调用量,从降价前的1200亿Tokens,暴涨到超过5000亿Tokens。
2025年上半年,IDC统计称,全国大模型调用量的在536.7万亿Tokens。如果按豆包Pro 128k去年刚降价定价(0.0005元/千Tokens)粗略计算,2025年全年的MaaS市场总盘子,约为5-6亿元。
相较之下,单是阿里云2024年全年营收,就已经超过800多亿元,和传统意义上的云计算市场相比,如今的MaaS市场不可同日而语。
问题在于,各家厂商现阶段更信什么,更愿意优先投入什么,这导致了不同的市场策略。
云计算是个规模化生意,马太效应显著。阿里云依托传统云服务的优势,天然倾向于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增加模型服务吸引客户。
而火山引擎作为新进入者,抢固有的云计算市场(如CPU)是更困难的,才会专注于在未来的GPU和MaaS(模型推理服务)增长。
5月的公开报道中,火山引擎CEO谭待,就表示“马拉松刚跑了500米”,未来市场空间最少会扩大100倍——比如,根据火山引擎最近公布的数据,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16.4万亿,较去年5月首次发布时,已经增长137倍。
到底谁才是AI市场的第一名?现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就直接回应了对统计口径的看法:如果只看大模型在公有云上的调用量,就像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量客户并没有在公有云上直接调用模型。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家族走的是开源路线,很多企业会直接把模型下载下来,部署在自己公司的私有云或本地服务器上运行。
这部分客户自己部署使用的调用量非常大,但外部的数据报告根本统计不到。
阿里云衡量的,是整个“AI云”业务的总收入。这个范围很广,包括了出租GPU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平台服务(PaaS)以及模型调用服务(MaaS)等所有相关收入。按照这个“营收总额”的维度,阿里云是第一。
为了证明自家的大模型影响力更强,其实还有很多细分维度可挖。
在云栖大会会后采访中,阿里云还提出,应该区分厂商卖的是自己研发的模型,还是转售的别家模型;而提供的模型服务,处理的是复杂任务(需要高质量旗舰模型才能完成),还是一些简单的离线打标工作?
9月份的一份沙利文报告,就体现了这种更看重自研能力的思路。按各厂商“自研模型”的日均调用Token份额,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通义占17.7%,字节跳动豆包占14.1%,DeepSeek则占10.3%。
价格战难以长期持续。大模型正在从比拼基础设施规模,Token调用量等单一指标,过渡到比拼效能、服务深度。
典型迹象是,2024年,单纯降价格,还能让Token市场有所爆发;但到了2025年,这已经不是灵丹妙药。因为Token已经足够便宜,企业更多关注模型效果和效率。
对规模更小的AI模型厂商而言,他们没有资源做大厂的全栈式路线。
那么,差异化会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最近的例子是,2025年,月之暗面推出的新模型K2,对代码任务做了深度优化,性价比足够高,调用量瞬间起飞;上周,智谱也针对编程场景推出了GLM Coding套餐,并提升了编程服务的并发数。
商业竞争是相当朴实无华的。一个不破的道理是:当在对手擅长的指标上落后时,不如在自己的长板上,重新定义一个指标。而究竟有多少客户买单,才是当下大模型领域最重要的问题。
欢迎交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Pro”,36氪经授权发布。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华人世界
国际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