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防洪工程如何进一步“强筋健骨”(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时间:2025-9-16 16:06 0 5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读者关切
我是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江边,很关心汛情。我从新闻中看到,今年一些地方遭遇了暴雨、洪水等,想了解相关部门在建设防洪工程上有什么新举措?
当前,防汛关键期虽然已过,但一些地区仍面临洪涝和台风风险,防汛救灾这根弦要始终紧绷。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如何统筹当前和长远,为防洪工程进一步“强筋健骨”?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水利部门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蓄洪、滞洪、泄洪、排洪等措施,努力增强对洪水的主动调控能力。”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防汛四处三级调研员李琛亮介绍。
推进骨干工程建设,加快补短板。“水利部门抓紧时间、抓好当下,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行动,开工建设一批国家蓄滞洪区,全力实现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蓄滞洪区建管处处长李俊凯介绍。
以海河流域为例,蓄滞洪区是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28处国家蓄滞洪区中,有的存在围堤隔埝不达标、进退洪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我们瞄准重点,倒排工期,黄庄洼等14处国家蓄滞洪区划界工作已经完成。”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杨志刚介绍。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关键要系统发力。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要以流域为单元,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优化各类防洪工程布局,协同增蓄、扩排、分滞等工作,切实提高防汛抗洪能力。
淮河“两头翘、中间洼”,上游山丘区洪水汇集速度快,中游地势平缓,下游入江入海能力不足。“我们根据流域特性,实行‘蓄泄兼筹’治淮方针。上蓄,实施出山店、昭平台等大型水库扩容;中泄,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下排,实施入江水道整治、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处长倪大银介绍。
水网连接互联网、水库接入数据库,新技术构筑起“数字堤坝”。“在抵御今年澧水第1号洪水时,我们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使洪水过程演进模拟由原来的40分钟压缩到5分钟以内,为决策抢出宝贵时间窗口。”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局长丁胜祥介绍。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开展洪水演进预演,优化调度方案,不断提高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本报记者 王 浩)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16日 第 0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