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印尼之镜下的菲律宾映照

时间:2025-9-12 10:16 0 18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商报:著名社会学者Randy David在题为《印尼之镜》专栏文章,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政治比较,指出印尼的经验长期成为菲律宾的“映照”。他强调,邻国的命运犹如一面镜子,让读者看清自己,然而能否从中汲取教训,仍是未知之数。

文章以两段历史作为铺垫。十九世纪末,菲律宾革命虽告失败,却为印尼民族主义运动带来启示;二十世纪末,菲律宾的“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马科斯政权,十二年后印尼亦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终结苏哈托时代,堪称“印尼的EDSA时刻”。这种相互参照的历史轨迹,成为作者提出核心论点的基础。

David继而转向当下。他以印尼因国会议员住房津贴引发的激烈抗议为例,指出这同样映照出菲律宾社会的深层症结:领导层的背叛、制度性腐败与特权阶层的肆无忌惮。两国之差异在于,印尼民众的反应往往直接而激烈,动辄演变成焚烧与抢掠;而菲律宾人则相对“温和”,常将愤怒转化为网络抱怨或短暂的舆论浪潮。这种性格差异,不仅影响抗争模式,也决定了政治精英是否感受到实质压力。

作者对小马科斯的“反腐”姿态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并非真正的“圣战”,而是恰逢其时的政治机遇。菲律宾的腐败更为隐蔽,深植于“合法与非法并存”的制度体系中,只因部份政商家族及其“裙带宝宝”炫富无度,才暂时点燃民众怒火。然而真正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未被撼动。若缺乏制度设计的根本变革,即使领导人高举改革旗帜,也难免再度陷入循环。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避免流于煽情,而是立足历史与现实,作出冷静而犀利的比较分析。 David揭示了腐败的系统性与制度性根源,从而呼吁社会正视这面“印尼之镜”。


归根结底,《印尼之镜》既是对印尼危机的观察,也是对菲律宾社会的警示。镜中照出的并非他国的混乱,而是菲律宾民众自身的麻木与迟缓。问题在于:菲律宾人是否敢于直视这面镜子,并将之转化为推动变革的实际行动?若依旧选择回避,菲律宾社会或只能在不断重演的循环中,错失历史赋予的转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