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格桑花开活水来

时间:2025-9-8 15:35 0 6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西藏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图为穿梭在桃花林中的拉林铁路高原复兴号。

拉巴次仁摄

图②:1965年至2025年,西藏教育经费投入从348.5万元增长到379亿元。图为在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的课堂里,学生正在练字。

本报记者 鲜 敢摄

图③:在拉萨啤酒厂生产车间,工人进行质量检查。

旦增兰泽摄

图④:农业银行西藏阿里冈仁波齐营业所党员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流动金融服务。

胡 波摄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多年来,中央财政持续滋养,金融活水悉心滴灌,资本市场培育沃土,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动能,书写民生改善温暖篇章。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雪域高原,感受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脉动。

——编  者

八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鲜  敢

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的便民服务中心,牧民白玛石确拿着“财政惠农一卡通”在助农取款机前轻轻一刷,今年的草场补贴立刻到账。

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连续多年把全区80%以上的财力投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

资金直达“最后一公里”,民生保障基石更加稳固——

2023年,西藏全面建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系统,打通了补贴资金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渠道。该系统不仅覆盖所有县乡,还实现了资金发放全程透明可追溯。

2024年,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919.62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比84.1%,市县支出占比78.3%,均创历史新高,重点民生领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方面,西藏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对基层转移支付1818亿元,实现省级对县级“三保”预算审查100%全覆盖,比中央要求高出50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多亏了好政策,我一毕业就顺利找到工作!”2024届高校毕业生次仁卓嘎感慨。目前她就职于山南市中车山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享受带薪培训和三年住房补贴。2025年,西藏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8亿元,其中8.8亿元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现在孩子们上学不仅免费,还有生活补助,我们的负担轻多啦!”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次角林村村民尼玛旦增说,她的两个孩子都享受了“三包”政策。2025年,西藏安排教育资金379亿元,巩固扩大从学前至高中阶段“十五年”公费教育政策,“三包”经费(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年生均标准提至5700元,惠及学生72.6万人。

“去年我做心脏手术总共花了8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了1.6万元。”林芝市巴宜区居民卓玛谈起就医经历时连连称赞。2025年,西藏医疗卫生投入65.6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12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人均达735元。重大传染病防控、儿童先心病、包虫病等地方病免费救治等项目的实施,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党和政府对我们老人是真的好!”日喀则市拉孜县孤寡老人琼拉每月都能按时收到养老金。2025年,西藏安排社会保障资金129亿元,连续21年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孤儿和残疾人补助等标准。

既立足长远建机制,也聚焦现实送温暖。西藏还针对特殊节点推出暖心政策——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自治区财政追加20亿元实施10项民生实事,涵盖新生儿医保参保补助、0—3岁育儿补贴、小学生口腔健康关爱、低收入家庭取暖补贴等。

创新机制,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坚决杜绝政策空转。“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召开民生实事调度会,对进展滞后的项目重点督办,确保各项政策按时落地。”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尹李峰介绍,在财政紧平衡情况下,2025年自治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从教育免费到医疗减负,从就业帮扶到养老保障,从城市更新到兴边富民——西藏用实际行动诠释“民生财政”的时代内涵。“我们将继续坚持民生优先,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各族群众。”尹李峰表示。

普惠金融温暖雪域高原

本报记者  徐驭尧

雪域高原,普惠金融携融融暖意而来,精准滴灌、惠民兴边,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持续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满足“三农”发展需要,金融服务有创新——

“不用出门,一键续贷,手机就能办。”山南市贡嘎县朗杰学乡村民仓觉在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电话指导下,仅用十几分钟,就在手机上办理了农户贷款续贷业务。

在高原,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农行西藏分行不断升级数字化服务,推出藏语版“现场+远程”贷款调查,实现7种藏语方言的智能语音提示,上线“刷脸申贷”功能等,使农户贷款线上化率达90%以上,申贷时间从过去的5天缩短至最快2小时。

班戈县佳琼镇果热扎西央宗牧业有限公司是那曲市一家牦牛养殖企业,苦于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经营规模。2022年,农行那曲分行推出“乡村振兴·牦牛产业贷”,让原本“沉睡”的牦牛资产变成可用于融资的有效抵押物。果热扎西央宗牧业以存栏牦牛作为抵押,顺利获得7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牦牛、改善养殖设施。如今,企业的养殖规模比之前扩大近一倍,收益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农行西藏分行累计投放实体经济贷款近7300亿元,贷款余额1915亿元,较30年前成立之初增加了50倍。

金融活水悉心浇灌,助力小微企业壮大——

今年春天,西藏可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祥有些烦心。这家经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站的公司,已建成运营的30多个老式充电站跟不上市场需求,这两年企业经营发展陷入瓶颈期。

“我们想升级、补建一些站点,但需要几百万元资金。”张文祥一筹莫展之际,西藏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前来对接融资需求。几次沟通交流之后,企业获得了一笔总额500万元的优惠利率贷款。如今,一批新的充电站点已经投入运营。

“我们建立了专业普惠金融团队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共配置31名专员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首贷扩面’行动。”西藏银行行长容国梁说,该行推出文旅、边贸、畜牧、清洁能源、特色种植、利民惠民六大核心产品体系,截至6月末,全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39亿元,增幅45.56%。

高原风急雪骤,保险业全力服务民生保障——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南市错那市海拔4300米的边防线上,护边员次仁多吉常年用脚步守护着家国安宁。2023年一个寒风凛冽的秋日,他在巡逻途中不幸失足,英勇牺牲。消息传来,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理赔团队驱车6小时赶到现场,将35万元赔付款送到了次仁多吉妻子手中。

为攻克高原服务难题,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的农险专项服务队年均行程超10万公里,深入偏远牧区验标、查勘、定损,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9.26亿元,公司服务区域内牦牛、藏系羊承保率达95%以上。

“在西藏开展金融保险工作,既要有为民服务的温度,更要有坚守使命的担当。”中国人寿财险西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进说。

西藏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崔建福说,截至9月1日,自治区各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已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超过44万户,走访率超过80%。超过2.6万户经营主体被纳入“推荐清单”,其中超80%的经营主体获得银行新增贷款,贷款金额突破300亿元,信用贷款占比超50%。

资本市场滋养特色优势产业

本报记者  袁  泉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今年5月,拉萨市产业强市母基金正式成立,这是西藏地级市层面的首只政府引导基金,为推进西藏企业上市的“格桑花行动”增添了一股源头活水。

202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推进企业上市“格桑花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格桑花行动”),这是西藏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第一个高规格、系统性、专业性的企业上市行动计划。

格桑在藏语中意为“美好”。“格桑花行动”从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要素集聚等方面精准施策,为藏企上市(挂牌)融资按下“加速键”。

5月16日,绿茶集团作为“格桑花行动”的受益者,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12.11亿港元,这是西藏精准实施“格桑花行动”以来,首家在港上市的企业。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其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滋养着高原本土企业。

1998年,“珠峰摩托”在西藏诞生,迅速在全国摩托车市场站稳脚跟。2000年,西藏珠峰在上交所上市,2015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注入塔中矿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上市25年来,西藏珠峰从雪域高原延伸至国际舞台。“我们的发展历程,就是西藏本土企业借资本市场平台,不断进取、突破自我的生动写照。”西藏珠峰副董事长兼总裁茅元恺说。

这样的成长故事,在西藏不断上演。为填补西藏无现代化啤酒厂的空白,拉萨啤酒厂1988年开始筹建,1989年正式投产。随着产能逐步扩大至数万吨级,其母公司西藏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西藏较早上市的企业之一。

西藏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希介绍,拉萨啤酒正在探索“出藏”新路径,拟采取“特色化、高端化”的路线,切入各地高端餐饮、精品超市和线上渠道。

资本市场的持续滋养,让上市公司愈发茁壮。上半年,西藏22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3.23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净利润37.18亿元,同比增长11.80%。

统计显示,2024年,西藏22家A股上市公司纳税24.83亿元,占西藏税收收入的14%,新增投资5.82亿元。上市公司的成长壮大,逐渐汇聚成推动高原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不久前,一场旨在提升运用资本市场能力的培训班在西藏举办,10多位业界专家围绕IPO(首次公开募股)冲刺等内容,为拟上市公司授业解惑。

要形成“花满高原”的图景,离不开全链条的生态护航。西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持续追踪上市后备企业反映的问题,已累计为18家拟上市企业协调解决信贷融资、手续办理、土地使用等问题28个。中国证监会对西藏企业IPO实施“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优惠政策,在“坚持程序不降,标准不减”的前提下,为符合条件的西藏企业提供上市政策支持。

政策高地,机制赋能,更多西藏企业正准备借政策东风叩开资本市场大门。西藏已建立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的上市后备企业重点资源库,115家企业入库培育,其中成熟期企业23家、成长期企业46家、初创期企业46家。

“西藏将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质地优良、竞争力较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西藏板块’,让更多的‘格桑花’绽放高原。”西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建丰说。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8日 第 18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