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愿做一盏灯,照亮山里娃的未来(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新时代“大先生”)

时间:2025-9-8 09:51 0 4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刘秀祥。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师身体力行,主动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把“师德师风”转化为鲜活具体的实践。如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现象蔚然成风。在今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优秀教师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
“当时离开是为了摆脱贫困,但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刘秀祥,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刘秀祥出生在望谟县一个偏远山村。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身患疾病,刘秀祥独自承担起维持生活的责任和照顾母亲的重任。
捡废品,打零工……尽管生活艰难,刘秀祥始终没有放弃读书上学。没钱交学费的时候,老师为他垫付了学费,并告诉他“你来读书就好”。这句话激励着刘秀祥坚持刻苦学习,也让他至今记在心里。
2008年,刘秀祥考入山东省的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放心不下母亲的他,决定带母亲远赴山东求学。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
大学四年,刘秀祥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还要一边照顾母亲。他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将打工所得的一部分收入用于母亲的住院治疗,一部分寄回贵州资助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3个弟弟妹妹上学。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进入山东一家企业工作。“原来我的想法很简单,想和母亲在外面有住的、有吃的、有穿的就好,剩下的钱寄回老家,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刘秀祥说,但是没过多久,他资助的一个妹妹打来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读书了,无论他怎样劝都没用。
这件事让刘秀祥意识到,对山里的孩子来说,仅有经济支持远远不够。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放弃城市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刘秀祥犹豫过吗?
“从来没有犹豫过,我觉得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大山。”刘秀祥说,“当时离开是为了摆脱贫困,但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
后来,刘秀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有我在,就能给更多的孩子一种力量”
望谟县曾是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这里大部分土地是山谷丘陵,当地人对教育也不够重视。当时,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
刚回家乡时,刘秀祥发现,很多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用,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因此,除了日常教学,他利用周末和假期,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劝返失学学生。
然而,这条劝学之路并不好走。
“我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得不到一些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越是这样,越坚定我扎根山区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我不想让这些孩子们重复他们父母的人生。”刘秀祥说。
10多年过去了,刘秀祥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近10辆摩托车。令人欣慰的是,他劝回了1800多名学生重返课堂。
于是,孩子们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我们就像亲密的家人一样。孩子们都很依赖我,觉得我往那个地方一站,就能给他们一种力量。”刘秀祥说,每天清晨,孩子们在校园里看到他,就会传话说:“祥哥来了,赶快奋斗!”
是的,刘秀祥的学生不喊他刘老师,大家喜欢叫他“祥哥”。
“可能那个地方不缺一个老师,但是有我在,就能给更多的孩子一种力量。”刘秀祥说,如今,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义务教育不仅免学费,还建立起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一系列绿色通道,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2020年,望谟县摆脱了贫困,教育设施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也实现显著提升,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好学。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刘秀祥感到特别高兴。更让他自豪的是,他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反哺这片土地,投身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与此同时,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得到更多支持和保障。例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专门针对教师工作能力提升的一系列高质量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运用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等。“这些培训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标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刘秀祥说。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这些年来,刘秀祥切身感受到教师待遇的持续改善。“从工作至今,我一直住在学校教师公寓,生活和工作都很方便,圆了乡村教师‘安居梦’。”他说。此外,乡村教师每月可领取一定的生活补助,望谟县教师凭教师资格证还能免费游览贵州省内所有国有A级及以上景区。
“未来的中国,就在今天的课堂里”
这些年,刘秀祥创建了“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聚焦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学习、学生德育教育和公益助学。
“10年来,公益讲座覆盖了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我们的教师研修学习覆盖全县4000多名教师,也教学生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体验长征精神等,教师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阳光。”刘秀祥说,在望谟县,他们在5所学校设立了学生社会助学金,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困境,截至目前,资助贫困孩子超过1万人。
当前,党和国家倡导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
“我始终坚信,我们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刘秀祥说,无论孩子出生在哪里,在怎样的环境或是怎样的家庭,他们都应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刘秀祥任教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70%的孩子都要住校。孩子们的学习、穿衣吃饭、健康冷暖、心情好坏,都是刘秀祥上心的事。“我一直住在教师公寓里,所以经常会分批次邀请孩子们到家里做客,我当主厨,孩子们打下手,干锅牛肉、麻辣火锅是孩子们每个周末最期待的大餐。”刘秀祥说,他还会带每一届孩子到自己老家去,让他们看看自己曾经居住的老房子。孩子们看后会感叹说:“祥哥在这样的环境都能走出来,我也一定能。”
这时,刘秀祥总会耐心地告诉他们:“人不能忘了来时的路,可能我们的家乡有千般的不足,但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做躬身入局者,学有所成之后,回到家乡努力去改变它,让它变得更好。”
刘秀祥始终认为,老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就要把孩子培养成那个样子。未来的中国,就在今天的课堂里。”
“生在这个时代,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刘秀祥说,如今,望谟县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老百姓对老师格外尊重、认可。教师们工作踏实努力,全心全意地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他,愿意做一盏灯,照亮山里娃的未来,守住每一个孩子的梦,成就他们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 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08日 第 09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