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从传奇改编到类型融合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5036
主题
155053
回复
18149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1
星爵主演动作新剧《终极名单:黑狼》
0/36
印度富婆妮塔:高种姓出身,被首富丈夫独宠40年,61岁依旧很漂亮
0/30
《子夜归》武祯梅逐雨婚后掉马,无字书邪煞鬼婴,大师兄野心暴露
0/33
2025印度最新犯罪剧《警网:西孟加拉邦篇》
0/31
《云海玉弓缘》:多年后重温,才发现自己和厉胜男一样自作多情
0/35
还有一个小时开播‼️首更4集连更五天
0/34
《子夜归》不火是有原因的,剧情太过于平淡,男女主还没有CP感
0/34
2025年最炸科幻美剧!!《异形:地球》
0/37
还有人不知道《扑克脸》出第二季了吗?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从传奇改编到类型融合
时间:2025-8-29 09:35
0
1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抗战题材视听作品于7月至9月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这些在开播后立刻掀起收视热潮的影视剧,如今回看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愈发显得历久弥新。从最初《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到新时期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敌后武工队》,再至新世纪以来的《历史的天空》《亮剑》《暗算》《叛逆者》,这其中很多是来自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相应影视改编不仅提升了文学的影响,更在跨媒介改编中获得新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历史记忆的重塑,重新建构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从文学跨媒介的角度看,抗战题材小说曾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纳入到革命历史小说的题材范畴,其影视改编也深刻受到此类小说的影响,不仅剧情内容忠实于原著,其叙事模式和创作手法同样受其影响,背后是通过规定抗战题材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的方式,建构共和国历史的合法性和认同感。1980年代初期的《海啸》《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同名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刚刚起步,拍摄集数相对较少,不过因该阶段娱乐方式有限,故这些电视剧播出后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很显然仍未摆脱此前革命历史小说的影响。
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到《敌后武工队》,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历史小说,共同点在于并不直接讲述我军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而是将战场转移到敌后或者游击战。这固然与我党的作战模式相关,但也不排除通过传奇性的凸显,进而实现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由此深化抗日题材文学影视改编的传奇化特征,这区别于早期抗日题材剧,过于苦情化的表征。后者在电影史上以左翼电影的面貌出现,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动员全民族投入到抗日之中,其政治功能远大于审美诉求,而以传奇性手法讲述抗日斗争的作品,固然同样在国家意志的规范下,但其在抗战结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出现,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考虑到作品本身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种传奇化的手法运用,也影响到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且体现在以下两种类型。首先是“新革命历史剧”的出现。2000年,《历史的天空》《亮剑》两部长篇小说同时出版,并先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掀起新革命历史剧的高潮。迥异于此前的革命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剧的主人公并非“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而是略带匪气、粗暴蛮横、不守纪律,却敢作敢当、从不服输,凭借过硬本领出奇制胜的战争英雄,例如《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亮剑》中的李云龙。不过新革命历史剧塑造的英雄人物并非孤胆英雄,相反,其个人欲望常常作为革命的动力或叙述的动机,融入到对国家民族的集体想象之中。
而作为后革命时代重新讲述革命的方法,新革命历史剧在满足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同时,必然要符合市场经济年代的发展规律,这就为当代观众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文化想象。《亮剑》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完成意识形态对个体的询唤功能:既将个人英雄融入民族国家的集体想象,同时强调勇往直前和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
2006年,《暗算》改编电视剧的走红,标志中国抗战题材影视剧进入谍战剧新阶段。与新革命历史剧塑造抗战英雄不同,谍战剧多讲述的是国共内战中无名英雄的传奇人生。这些无名英雄凭借过硬的本领潜伏在敌人内部为我方提供情报,在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又完成了国家任务,由此实现了谍战剧中个体与国家的无缝对接。谍战剧着重处理的国共关系,不再是正面战场上的你死我活,而是转为地下组织的暗中较量,同时也展现了国共在隐秘战线联合抗日的故事。与谍战剧中作为共同敌人的日军不同,国共双方的关系则常常被视作为各自信仰而战的“兄弟情”:《暗算》里钱之江与代主任尽管各为其主却也惺惺相惜;《潜伏》中的余则成与李涯同样是忠于国家和信仰的人,只是由于各自的身份立场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奋斗理想和人生道路。
在新世纪经历新革命历史剧和谍战剧后的抗日题材剧,近年来也发生了众多变化,总体上呈现从传奇到日常的趋势,即从传奇色彩的叙事策略转为日常平民化的视角立场。比如《金陵十三钗》讲述了日军占领南京期间,13名风尘女子挺身而出庇护女学生的故事;《战长沙》借由胡姓人家在战争中的命运浮沉,展现普通民众在国破家亡下奋起抗日的故事。这种平民视角的运用,使得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不再以塑造典型人物或营造传奇故事为中心,更多展现普通人在战争年代下的命运遭际和抗日斗争,也在客观上呈现了普通民众的状态,对以往抗日题材剧的表现主体作出了有力补充。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更倾向于塑造的是投身革命的普通人,尽管他们有感于动乱时局下卑微个体的生不逢时,但在党的感召下坚定信仰,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这就将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寓于革命历史进程,在大时代下赋予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叙事方式相较之前更加坚实,着重从人物自身的思想转变和情感逻辑上推动情节发展,即便像《麻雀》《惊蛰》《叛逆者》这一类型的谍战剧,也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增加人物的情感戏,这不仅塑造了更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也使影视剧集的情节发展更为合理,从而提升了作品的质感。
尽管也有直接展现战争场面的抗日题材电影,但从文学改编的角度其实更侧重于日常化,或许和文学更擅长表现日常和刻画人性有关,由之也影响到了此类电视剧的叙事方式。而更应值得注意,近年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已经不同于此前从文学到影视的单向度改编,而是在类型融合中实现文学与影视的双向互动,既有传统意义上文学的影视改编,也有影视对文学的反哺,甚至不少在文学与影视两栖的作家,其作品尚未出版就已经开始影视策划,打造影视助力的文学IP。这些案例也启示我们:应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探讨文学和影视的互动关系,突破单向度的改编思维,从文学内外的多重语境总结文学和影视的新经验。
这一过程中,文学也在试图汲取影视优秀经验。纯文学作品开始借鉴影视文学和类型文学的手法,小说创作加以突出悬疑元素,很多作品由此借助影视改编得以出圈,如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就将谍战元素融入小说,实现了文学性与通俗性的融合,并先后被改编为广播剧、话剧、评弹和电视剧。这不仅表明文学与影视具有显豁的关联性,更说明“文学性”依旧是影视改编的内核,后者在跨媒介互动下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其实依然发挥文学在影视化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但影视对文学的作用更多还是在传播层面,由于媒介因素制约,其叙事方式必然是视听化的。
(作者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讲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