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频道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时空对话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2365
主题
72817
回复
9288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84
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就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国际论坛)
0/88
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上合组织共同家园(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0/51
看浙江三“变”(活力中国调研行)
0/46
把精彩装进购物袋(大数据观察·实体店里探消费)
0/60
“北京范儿”大赛激发全民共创热情
0/49
在黑河,跟“彼得洛夫”做直播(边城见闻)
0/69
数字技术再现话剧之美
0/71
“将先辈用生命结下的情谊传承下去”(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0/54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时空对话)
时间:2025-8-26 14:06
0
5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图为李林昌近照。
人民日报记者 邵玉姿 摄
清晨6点多,年过百岁的李林昌吃过早饭,简单休息片刻,就开始读书看报。一旁的茶几上,常年放着一只放大镜,金色的边框已磨得泛白,这是他学习的必备工具。
“父亲生活很节俭,时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李林昌的儿子李占召说。从战火中走来,艰苦朴素的作风早已深深烙印在老人的骨子里。
李林昌1923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张庄村(现划归河间市),1937年怀着满腔热血,参加抗战,1938年加入任丘县抗日武装,1940年参加晋察冀抗日武装部队。1942年,冀中九分区组建了敌后武工队,他又深入任丘、高阳、安平等地发动群众抗日。1964年,李林昌来到故城县工作,1982年离休。
为躲避敌人的“围剿”,躲藏在地洞里差点窒息而亡;为拔除敌人的据点,从炮楼顶端的垛口摔进几米深的封锁沟里失去知觉;与敌人作战,被坦克履带碾过头顶,昏迷在坍塌的战壕里……三次负伤遇险、死里逃生,无情的战火在李林昌身上留下一处处伤疤。读完报,换上绿军装,胸前的12枚勋章闪闪发光。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李林昌来了精神头。
为什么要参加抗战?
“为父亲报仇,为百姓报仇”
李林昌永远忘不了父亲被杀害的那一幕。
“父亲是被日本人害死的。”李林昌悲愤交加,声音微微颤抖。
1937年,日军入侵张庄村。当时,李林昌的父亲正在村口的渡口休息,日军向他询问如何过河。父亲听不懂日语,一名日本兵便气急败坏地用刺刀刺死了他。
“日本鬼子毫无人性,滥杀无辜,我要把他们赶出中国,为父亲报仇,为百姓报仇!”国仇家恨让李林昌下定了参军打仗的决心。担心母亲反对,他偷偷溜出家门,一路跑到邻近的任丘三区,一门心思要上战场。
“三区的同志看我岁数小、个头小,就让我先送送信。”没能直接上战场,李林昌并未泄气,“虽然只是小通信员,但也为前线作贡献了!”
送信其实并不轻松。“那时候经常是夜间送信,一走就是七八十里地。”李林昌跑得快,一点也不害怕。
这名小通信员颇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当时我吃住都在老百姓家里,他们一看到我来了,就热情地喊着‘小八路来了’,招呼我吃饭。”每次从老百姓家里离开,他都会写下一张“借粮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从他加入抗日武装部队开始,就铭记于心。
李林昌参加八路军以后,敌人为了打探他的行踪,时常去骚扰他的家人。“日伪汉奸三番五次到我家里‘要人’,对我的家人进行恐吓迫害。”李林昌说,为了保护家人安全,抗日政府将一纸“阵亡通知书”送到他家中。此后日伪汉奸再也没来捣乱,而不明就里的母亲以为儿子真的牺牲了,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直到抗战形势好转,李林昌得以回家探望,母亲才明白真相。
靠什么夺取胜利?
“八路军在前头打仗,老百姓就在后头跟着”
李林昌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小李子的原型人物,这段经历是他抗战生涯中引以为傲的一笔。
1942年,战争形势严峻。经过研究分析,我军决定向冀中地区各县派出小规模的武工队。李林昌被选拔进任丘县武工队,和战友们一起,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在当地秘密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
一开始,工作很难开展。“各村都有敌人的情报员,我们常常被敌人追得到处跑。”李林昌说,敌人经常派出汉奸伪装成八路军试探老百姓,试图以此阻止他们和八路军联系。
为了打破困局,李林昌和战友们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反封锁”的好办法:进村不走大路、不过村口,靠翻墙进院避开敌方谍报人员的视线。进入农户家后,李林昌和战友们立即控制现场。“对积极参加抗日的群众,我们表明身份,讲明不让他们出门的原因;对和敌人有来往的‘两面人’,我们就严格控制,以防他们通风报信。”李林昌说,八路军与群众又迅速建立起了牢固联系。后来,任丘县武工队发明的“反封锁”方法在所有敌后武工队中推广开来,开创了敌后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在敌后发动群众,困难重重。“经常是一个晚上要转移几个村,最多时,我们跑了10个村!”比起群众对八路军的深厚情感,李林昌觉得这些艰辛都不算什么,“八路军在前头打仗,老百姓就在后头跟着。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想对后辈说些什么?
“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时候父亲经常跟我们讲起他从军打仗的故事。”李占召记忆最深的是父亲在白洋淀贾口洼淀的一次突围。“当时是冬天,为了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父亲和战友们躲进芦苇丛里,把鞋子都跑掉了。”李占召说,他们光着脚在冰面上冻了一宿,把脚都冻伤了。
残酷的战争给李林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不仅把抗战故事讲给子女们听,也走进学校、机关、企业讲给大家听。讲述是因为不能忘却,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守护好。”想起在战争中逝去的一个个生命,李林昌感慨万千。
怎么守护?“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李林昌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和子女。上班不能迟到早退,为人处世要踏踏实实……李林昌在家中立的这些“规矩”,深深影响着家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父亲一直克己奉公,踏实做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李林昌的女儿李超英说。(记者 邵玉姿)
融媒制作:李楠楠 王子锋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6日11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