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娱乐新闻
›
《浴血荣光》评论 | 陈秋婷:历史、符号与革命文化的交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4788
主题
154805
回复
18123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娱乐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7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6
《生万物》大结局将至:封四断命,封腻味16个字怒吼暗示结局走向
0/33
这部网飞的9分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0/41
福利|熊猫君牵手「起点」送会员啦!
0/38
关晓彤李昀锐新剧各种亲热戏,公主抱舌吻脸颊吻,还好鹿晗分手了
0/37
《归队》《一站到底·少年季》将播/《窗外是蓝星》《红丝绸》定档……
0/35
“广电21条”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长剧市场迎政策利好
0/41
《生万物》破万后,给6位女演员排名:迟蓬让人意外,第1当之无愧
0/39
《生万物》结局:宁学祥被杀,宁可金逃亡客死他乡,大脚善有善报
0/38
对不起我弃剧了!《生万物》迟蓬秦海璐演技很好,可剧情真烂透了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浴血荣光》评论 | 陈秋婷:历史、符号与革命文化的交融
时间:2025-8-20 09:45
0
2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浴血荣光》的宏大叙事视角:
历史、符号与革命文化的交融
陈秋婷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领域,《浴血荣光》凭借对历史叙事的创新性表达以及对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以“党的建军路线”和“人民就是江山”作为叙事主线,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南昌起义至遵义会议期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该剧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架构起革命历史的宏观脉络,并以精准还原的历史细节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借助文化符号转化机制将抽象的内涵具象化,成功实现革命文化的传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广泛讨论。
01
宏大叙事与历史真实
《浴血荣光》运用宏大叙事手法,构建出全景式的革命历史画卷,串联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五次反“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观众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完整历程。一方面,该剧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领导人对时局的把握与分析,并展现了各方博弈的势力群体,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南昌起义”的必要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在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如实复现”。剧中呈现了朱德带领士兵坚守三河坝的艰难,林彪收集、带回牺牲士兵身上写有家乡地址的纸条,毛泽东为保住革命火种而转向井冈山、建立工农革命根据地时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战略抉择,诸如弹药、医药、粮食与衣物稀缺等情况。这种细微场景中的禀性刻画,在不违背史实内核的前提下,合理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留白,又借由微观叙事消解了英雄形象的“疏离感”,由此在赋予历史厚重感的同时,让观众清晰感受到历史的真切生命力。这一宏大叙事框架既为观众提供了审视历史的宏观视角,亦通过影视化呈现的方式厘清历史演进逻辑,进而使观众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实践选择。
02
文化符号的转换与功能
在电视剧《浴血荣光》中,文化元素与仪式被精心融入叙述肌理,构筑起寓意深刻的符号体系,成为革命文化传播与意义生成的关键载体。
其一,剧中人物被塑造为革命精神与历史意义的符号载体。毛泽东作为“为穷苦人民奋斗”的典范,始终关注底层群众,坚持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贺龙“我的命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表述,以及周恩来南下广州失败后疟疾缠身、意识昏迷时依旧喃喃低语着冲锋陷阵,均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与关键抉择,将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的符号形象。
其二,物品与场景的符号化表达。《浴血荣光》中诸多物品与场景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例如《国际歌》多次响起,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朱德的布鞋与毛泽东的草鞋等,象征革命的斗争精神与“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国共两党对战场景中的枪林弹雨,成为革命斗争残酷性的符号,让观众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建立新的工农军团队时,聚集大会讲话成为凝聚军心、明确使命的重要仪式。讲话过程中,对革命宗旨与目标的强调、战略规划的传达,激昂的言辞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成为激发斗志、强化士兵认同感的符号力量。反复回荡的口号与宣讲,更是成为抵御革命艰难的精神支柱,使观众沉浸在革命历史情境中。
其三,语言符号的张力运用。“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标语重复出现在工农军集会中,这一直白且朴素的语言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不断唤醒群众革命意识的“精神暗号”;南昌起义的口号“河山统一”,朱德的“我们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娃娃能吃饱饭”,成为凝聚革命力量的重要符号。
03
革命文化的传播与共鸣
《浴血荣光》在宏大历史框架中嵌套细腻叙事,实现了革命精神的具象化传播,最终达成与观众的深度情感联结。这一从“革命精神”到“情感共鸣”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以人性为桥梁,以细节为纽带”的叙事本质。剧中摒弃了对革命先辈的“高大全”式塑造,转而通过衣食住行、情感流露等生活化细节,赋予英雄人物以血肉肌理,让观众在“可知可感”中建立情感认同。尤以毛泽东的形象塑造具有代表性,他看到拨浪鼓便想念远方妻儿,坚持与工农兵同甘共苦穿草鞋,在分粮与分地时细致考虑贫苦群众的需求,将“人民情怀”具象为递出粮袋的动作。这些细节场景的铺陈,凸显出“凡人底色”,他既是运筹帷幄的革命者,也是体恤底层的践行者。同理,贺龙说“我的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朱德“做扁担下山挑粮”的场景等,各个场景背后,都体现了他们对革命信仰的坚守,使“坚定信念”在具体行为中摆脱抽象概念的束缚,传递出革命信仰的真实温度。
此外,对先辈英雄革命精神的深刻诠释,尤为显著地体现于“悲壮美学”的艺术建构之中。革命历程中,牺牲在所难免,每一场战役的胜负背后,均承载着鲜活生命的消逝与历史的沉郁。该剧在刻画烈士“牺牲”之时,避免落入刻意煽情的窠臼,转而以一种“克制的力量”引领观众深切体悟革命的沉痛代价,进而达成对革命先辈“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认同。卢德铭、王尔琢、夏明翰、陈芬等烈士的牺牲场景,非但未肆意渲染血腥,部分甚至采用第三者复述的叙述策略,“慢镜头下的眼神”“未寄出的家书”“战友的沉默哀悼”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以强烈而深沉的悲壮感直击人心。此种“真实的悲壮”不仅超越了简单的说教,更以内敛的美学张力,推动观众从“情感共鸣”升华至“价值认同”,使“革命精神”得以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人对“信仰比岁月坚强”的深刻省思。
《浴血荣光》之所以备受瞩目,其精妙之处在于该剧成功跳出了革命历史剧的传统说教框架,转而通过宏观的历史视野与微观的细节刻画、丰富的文化符号运用、深刻的情感共振机制以及独特的悲壮美学构建,共同营造出一种基于历史真实的艺术表达,进而实现与观众之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这一叙事实践,不仅使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生活印记”,更将其熔铸为照亮当下的精神灯塔。正如剧中毛泽东所言“我们打仗,是为了让后代不用打仗”,这种跨越时空的“守护”与“传承”,不仅彰显革命文化的深远价值,更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最为动人的传播效能,成为连接历史纵深与现实维度的精神纽带。
《浴血荣光》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精湛的叙事技巧与深邃的思想内涵,更在锚定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将革命文化转译为激发当代生命力的影像艺术。这种将宏观历史与微观细节深切契合、符号与革命文化深度融合的创作,既实现了对革命历程的艺术化重构,更完成了革命文化从历史记忆到当代精神资源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一次对革命文化如何在当代有效传播的路径探索,为理解历史叙述与革命文化传承的内在关联提供了典范。
来源 | 福建文联
读完点个【在看】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房地产与移民
博牛生活
菲律宾花椒姐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