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8月1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首次高清呈现,原来人类胚胎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4748
主题
154765
回复
18118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26
《浴血荣光》英雄谱之伍若兰
0/28
拟适当放宽电视剧集数、古装剧数量限制,广电总局推出新举措激发创作活力
0/20
秦海璐锐评杨幂!言辞犀利,字字不提演技,句句戳观众心窝
0/28
杨幂欧豪《生万物》单日播放市占率33.1%创暑期档纪录
0/22
央视《生万物》5个“半老徐娘”,年轻时都是美人,颜值不输杨幂
0/23
闪电评论|《生万物》奏响一曲土地与生命的齐鲁颂歌
0/22
给近期最好的短剧排名:日夜妄想第9,云渺4第3,第一名没争议
0/21
郭德纲、岳云鹏来乐陵了!武侠新剧《绝顶富贵》开机
0/28
《生万物》首演农村女子,杨幂想进步了!观众评价,句句戳中要害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8月18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首次高清呈现,原来人类胚胎主动“抓住”子宫
时间:2025-8-19 09:39
0
3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8月18日(星期一)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科学突破!人类胚胎着床全过程首次高清呈现
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延时摄影技术,首次完整记录了人类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力学过程。该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为人类生殖研究提供了突破性视角。
由于胚胎植入过程发生在母体内部,传统技术难以直接观察。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仿真子宫模型,采用富含胶原蛋白和胚胎发育必需蛋白质的凝胶材料模拟真实子宫内膜。实验中,人类胚胎被放置于凝胶附近,研究人员每20分钟通过显微镜拍摄一次,持续16至24小时,最终合成动态影像。
结果显示,人类胚胎会主动拉扯子宫内膜组织,通过机械力和酶的共同作用嵌入子宫内壁。这一过程速度远超预期,且与小鼠胚胎仅黏附在子宫表面的方式截然不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专家指出,这是首次详细揭示胚胎植入的力学机制,但子宫如何对胚胎施加反作用力仍需进一步研究。
该技术为探索胚胎着床失败等生殖问题提供了新工具。未来,团队计划延长观察周期,分析更长时间的力学分布,以深入理解植入机制。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人类发育研究的空白,也为辅助生殖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别怪算法!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极化或许是“天生”的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大量用户因不满X平台(前推特)的党派攻击性言论转向去中心化社交媒体Bluesky。Bluesky未使用算法推荐内容,初期确实减少了极端言论和错误信息。但不到一年,该平台仍出现了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AI模拟实验发现,即使没有复杂算法,仅凭发帖、转发和关注等基本功能,社交媒体仍会自然分裂为封闭圈子,形成极化现象。他们构建了一个500名虚拟用户的简化平台,基于美国国家选举研究数据设定用户特征,并利用ChatGPT、Llama和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模拟用户行为。实验运行1万次交互周期后,平台均出现了回音室、影响力集中和极端言论三大问题。
研究人员尝试了六种干预措施,如按时间顺序展示帖子或推送对立观点,但均未完全解决问题,部分措施甚至加剧了负面现象。华盛顿大学的学者认为,这一结果反映了“人性与社交媒体注意力动态之间的共振”,即使移除算法,系统架构仍可能保留毒性。
印第安纳大学的专家提出质疑,认为AI训练数据本身可能已包含社交媒体毒性,导致实验结果先天偏向极化。纽约大学的研究者则认为,尽管没有简单解决方案,但用户发布更中立的内容可能有助于缓解极化。
这项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极化的内在机制,表明仅靠技术调整难以根除问题,需结合多方策略应对。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化学界里程碑:科学家成功合成室温稳定的48原子碳环
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主导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实现了在室温溶液环境中稳定存在、并可进行光谱表征的环碳分子合成,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这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名为环[48]碳,以[4]索烃结构存在,即C48碳环与三个大环分子互锁,显著提升了其稳定性。
此前,纯碳原子环仅能在气相或极低温(4-10K)下研究。该团队通过优化合成策略——选择低应变力的大尺寸碳环、采用大环穿线保护,并开发温和的反应条件,成功制备出在20℃溶液中半衰期达92小时的环碳分子。这是继1990年富勒烯合成后,第二种能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的碳同素异形体。
研究团队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环碳索烃的结构。核磁共振数据显示,48个碳原子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进一步验证了其高度对称的环状结构。
这项研究历时多年,依托牛津大学化学系先进的核磁共振设施完成,并联合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及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中央激光装置的研究力量。该突破为探索环碳分子的性质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碳材料研究迈入新阶段。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科学家称超大质量黑洞可作为天然超级对撞机
一项新研究指出,超大质量黑洞可能成为天然的超级对撞机,为探测暗物质等未知粒子提供新途径。这一发现或能弥补人类建造大型粒子加速器的高成本和长周期问题。
目前,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全球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但其尚未探测到暗物质粒子。科学家正计划建造更强大的下一代超级对撞机,预计将耗资300亿美元,耗时40年。相比之下,黑洞作为宇宙中的极端天体,可能以更高效率产生高能粒子碰撞,甚至生成暗物质信号。
黑洞的快速旋转和强大引力可加速周围粒子,形成剧烈碰撞。这些碰撞产生的部分粒子可能逃逸,并以极高能量抵达地球。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类似于人造对撞机的实验,但能量可能远超现有设施。
为捕捉这些高能粒子,科学家可利用现有观测设备,如位于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或地中海下的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这些设施已具备探测宇宙极端事件的能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黑洞虽距离遥远,但其产生的高能粒子仍可能被地球探测到。这一发现或为暗物质研究开辟新方向,同时降低对昂贵人工设施的依赖。相关研究已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刘春)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