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迟至的道歉,远非历史的终点(环球走笔)

时间:2025-8-7 09:40 0 5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荷兰向尼日利亚正式归还了119件贝宁青铜器。这些文物于1897年被英国军队掠走,后出现在拍卖行中,继而流入博物馆、私人收藏家等处,辗转一个多世纪终于“回家”。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部长埃波·布鲁因斯道出这件事的意义:“物归原主是一件好事,文物归还有助于纠正至今依旧存在的历史不公。”
近年来,多个欧洲国家对其殖民历史中的暴行和不公行为公开道歉。2020年,荷兰王室首次为荷兰军队在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到1949年荷兰承认印尼为独立国家这段时期使用“过度暴力”而道歉;比利时王室对殖民时代比利时在刚果(金)的“暴力行为”和刚果(金)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最深切的遗憾”。2021年,德国政府承认对前殖民地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和纳马族人犯下种族屠杀的罪行。2023年,葡萄牙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该国应该为历史上的奴隶贸易行为道歉,并承担相应责任。
当一些发达国家终于开始正视并不光彩的历史时,人们不禁困惑:为什么反思总是姗姗来迟?荷兰人的道歉,发生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400多年后;比利时和德国对非洲土著居民的不公杀戮,沉寂了一个多世纪;葡萄牙的首次官方道歉,距离其开启非洲黑奴贸易也已经过去约600年。近代以来,一些欧美国家崛起并通过殖民活动积累了早期资本,这一历史进程在西方主导的叙事中往往被淡化。发展中国家在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难以充分表达自身的历史遭遇与诉求,声音常被边缘化。即便涉及历史和解或赔偿议题,也往往依赖于相关国家的主动反思与行动。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曾呼吁欧洲拿出勇气,正确对待历史。
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也打破了单一的叙事垄断,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开始被听见。更关键的是,当代西方社会内部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反复上演的难民危机和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如同一面镜子,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新”问题,恰恰根植于“旧”的殖民历史中。当历史的旧账与现实的危机猛烈碰撞,由此形成的社会思潮与民意压力,使得一些西方人士不得不正视历史,作出迟来的回应。
归还掠夺文物、承认殖民历史并公开道歉,这固然是前进的一步,但接下来需要更多实质行动,才能更好弥补历史欠账。一位研究非洲历史的美国作家表示:“归还无价的艺术品只是简单的部分。从未真正开始过的,是重新审视非洲文化遗产被掠夺的情况,以及这些情况与非洲大陆目前的不稳定、贫穷和虚弱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围绕殖民历史,今天欧美国家内部仍存在不少争议。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教科书里,关于殖民暴行的内容仍少得可怜;面对非洲多国的经济索赔,一些国家仍以各种理由搪塞推托……德国历史学家齐默尔勒就此评论道,推迟制定必要的政治解决方案,会导致“殖民遗忘症”。
对殖民历史进行反思道歉,远非历史的终点。以更多实际行动治愈历史创伤,建构公正未来,才是开启持久和解之门的钥匙。(李 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1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