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0847
主题
71299
回复
9126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71
外媒:白俄罗斯计划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范围
0/67
外媒: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正在加速扩张
0/69
外媒:中国企业与埃及签署纺织品项目合作协议
0/69
【侠客岛】这届婴儿开始挣补贴了
0/64
重访抗战地标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0/66
消费新观察丨碳水激活“城市味蕾” 解锁早餐经济新场景
0/62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天选之种”在西藏错那种出绿色奇迹
0/69
澳门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1003.8亿澳门元
0/60
来时好奇,归时惊艳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时间:2025-7-31 08:56
0
6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图为杨生梅在海燕村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采摘辣椒。
杨洪海 摄(人民视觉)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在4年多的接续帮扶下,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通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一个个“账本”,仔细算算“收支明细”,呈现老乡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的生动故事。
——编 者
“姐,啥事儿这么高兴!”
“刚发了3个月工资,加起来有一万三千多呢!”
初见杨生梅,她正捧着手机细细查看,嘴角扬起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杨生梅小时候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马湾村。这里地处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水资源匮乏,曾被联合国定义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以前我们靠天吃饭,日子很艰难。”杨生梅回忆道。
2018年,在生态移民政策的支持下,她随乡亲们一起,搬迁至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2020年实现脱贫。
近年来,杨生梅外出务过工,也在当地开过车、揽过活。2023年,村里建起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她开始到园区上班,凭着手巧心细,很快就成了熟练工。
“以前打工到处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按月发工资,生活稳当多了。去年5月工资又涨了,现在每月能拿4500块钱。”杨生梅说,自己还当上了就业带头人,张罗村民一起加入。现在,丈夫马守成也不再打零工,开始在园区工作了。
说起这农业园区,海燕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鹏门儿清:“为了盘活土地资源,2023年我们引进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现在,我们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里面的辣椒长得美得很。一年产两茬,每棚一茬可以产上万斤。”他介绍,未来几年,村里还计划建200多个温室大棚。
“这么多蔬菜,销路不愁吗?”记者好奇。
“供不应求呢!”陈鹏底气十足,“园区和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这些大型商超合作,产品能卖到广东、四川。咱这盐碱地种的菜,自带‘富硒’标签,消费者抢着买。”
“是啊,在海燕村,只要人勤快、肯努力,不愁日子过不好。”杨生梅接过话茬。
“现在家里没啥大开销。帮扶单位时不时到家里问‘还有什么困难不’。”杨生梅细数,“稳定就业给奖励2000元;种粮有补贴450元;养羊有产业补贴1万元;两个老人养老金一年5000多元;两个孩子上学,教育补贴一年8000元;还有生态补偿金、土地流转费……我们一家6口人,七七八八算下来,去年全家总收入大概12万元。”
“可以看到村里脱贫户的日子越来越好。给你说几个数——14848、17111、19327。”陈鹏解释,“这是我们村脱贫户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人均收入,年年都在往上涨。”
海燕村地处3县区交界,周边工厂多,就业机会多。“村里还通了直达厂区的班车,村民上班也方便。”陈鹏说。
2018年,杨生梅刚搬来时,这里还是一片“风吹石头跑”的盐碱荒滩,连棵草都难见着。“现在好多了!收入涨了,生活环境也变美了,买菜、看病都方便。”杨生梅感慨。
“变化可大啦,阅览室、小公园、幼儿园、小学……啥都有!”马守成在一旁补充道。
如今的海燕村,房前屋后花草摇曳、绿树成荫,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路灯照亮乡间小道。
陈鹏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后,村里就一门心思改善环境、完善设施。“这几年,大量投入用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裸露土地基本有了绿化作物。村里大面积种枸杞芽菜,栽耐盐碱苗木,哪棵树苗没活,马上补栽新的。”
除了千亩设施农业园区,村里还有两个生产袜子和编织袋的扶贫车间。“5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如今账上有200多万元。这些年,村上引企业办车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陈鹏说。
谈及发展村集体经济,陈鹏介绍,接下来,海燕村将继续扩大特色种养产业规模,鼓励群众参与园区菌菇种植、肉羊养殖,开发绿色生菜、西芹等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杨生梅指着家里的房子:“原来就一间房,后来新盖了两间,家具也换了一些。”
“将来要是有能力,想承包个现代农业大棚自己干,日子肯定更红火。”她眼里闪着光。
“生梅姐有个外号叫‘海燕’,像海燕一样,飞得高、飞得远。”有人打趣道。
杨生梅脸颊一红:“快别说我了,只要肯努力,咱海燕村的人都是‘海燕’!”(记者 焦思雨)
本期统筹:张 曾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1日02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汇率l历史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