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当青春遇见国风(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时间:2025-1-19 09:51 0 2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国风乐团自得琴社朝代系列音乐会演出剧照。受访者供图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内,一名参观者与中国汉服爱好者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 颖摄


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爱好者们身着京剧服饰滑雪。新华社记者 张 楠摄

新雪季到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在皑皑白雪间,新添了一抹抹“中国红”。在吉林松花湖度假区,年轻人身着京剧戏服、脚踩滑雪板从山顶飞驰而下,风驰电掣间意气风发。

中式服饰、国风文创、中式茶饮……青春的蓬勃朝气遇见国风的典雅厚重,创新的灵动思维与传统的深邃智慧结合,流传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融入现代生活,国风潮流日益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用热爱和创造为古老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澎湃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的魅力。

从喜爱到参与,越来越多青年成为推动国风国潮热的主要力量

绣着水墨修竹的方襟盘扣长裙、点缀绿梅的对襟系带小袄、清新雅致的斜襟布衣……临近春节,浙江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里,汇聚各种风格的新中式服装。

在国外留学的李筱趁着假期回国,特地来购买新中式服装。“春节聚餐就可以穿上,这样也通过服饰向其他国家的同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李筱说。

中国风,是深深烙印着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风格呈现。它汲取古老华夏文明精髓,从古典建筑的雕梁画栋,到文学经典里的家国情怀;从民间器物的精湛手艺,到传统戏曲的唱腔服饰……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式审美与中国风格。

“国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变成新时代的新东西。”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张颐武认为,“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创造力生命力非常强,通过自我更新,不断在老干上开新枝。”

如今,热衷于非遗文创、古风音乐、国漫国游的年轻一代,以“国”为“潮”,成为推动国风国潮热的主要力量。

银帽轻戴,摇一摇头就变成了苗家姑娘;毛笔轻点,花钿在眉心绽放,唐朝美人立刻浮现;抬眼间,一位身着旗袍的姑娘嫣然一笑……短短60秒的视频里,中国传统的剪纸、点花、旗袍、苗族银饰等与现代妆造融合,这是视频创作者朱若萱拍摄的中国元素变装视频。

视频火热“出圈”后,朱若萱发现,有许多网友自发研究和演绎传统服饰造型的创新表达,并拍摄视频与她互动,再次创作了中国元素变装武术版、京剧版、非遗版等。

在搜索引擎上,近10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增长超5倍。近年来,这股风潮从“小众”刮向“大众”,年轻人从喜爱到参与,从理解到创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

“许多年轻人把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的创新创造中,创造了很多更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张颐武表示,“传统文化之美,一旦被年轻人发现和认同,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4年的中秋节,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2000多名观众坐满了剧场的上下三层,不少人身穿汉服,共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10周年音乐会。

在以大禹治水为主题的原创曲目《大夏》中,古筝演奏者拿出一把提琴弓,拉古筝最粗的弦,同时加入澳大利亚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声如洪水来临之际的雷奔云谲……在场观众沉浸在大禹不屈无畏的精神震撼和中西方古乐共鸣的视听盛宴中。

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说:“所有的创作都源于我们最初的热爱、共振的血脉。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没有变,但观众对于文化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多,以历史为灵感,用艺术观照当下,创作团队要有这样的担当。”

追求时尚张扬个性,年轻人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

应龙腾云而来,灵蝶翩跹而舞,比翼鸟并肩而飞……在95后纸艺爱好者冯则瑞的手下,《山海经》里的奇幻故事呈现眼前。

冯则瑞用宣纸、刻刀、颜料等工具,经过设计草图、宣纸晕染、刻刀裁切、部件粘贴、塑形装饰等复杂工序,创作出如毕方、三头凤等栩栩如生的神兽形象,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充满浓郁的中国元素。当他把作品制作过程上传至视频网站,迅速获得超百万的观看量。

在线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在2022年发布了《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其中显示在该平台上的国风爱好者群体中,年龄在18到30岁的用户占比约70%。在国风国潮相关内容的弹幕或评论里,常能看到“太美了”“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审美”等赞叹。

中华文化之美,架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之间的桥梁。

时值深冬,本应是山西古建游的旅游淡季,但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仍不断有外地游客前来。来自广东的游客卢平感慨:“大雄宝殿内有1900多尊彩塑,每一尊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实物远比游戏里看到的更震撼。”

2024年8月,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上线,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与此同时,外国网友对中国元素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为了让海外玩家更好了解故事背景,许多中国游戏玩家自发制作图片、文字、视频等,向外国玩家“科普”《西游记》原著。

不论是主动推介国产游戏,还是在国外高校毕业典礼上身穿汉服,年轻人在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同时,有强烈意愿将中国故事讲出来传出去,这背后是中国青年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显著增强。

“这批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提高、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国际地位快速彰显的过程,他们从出生就习惯于中国的‘大国形象’,因此有一种更为内在的文化自信。”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认为,“当代年轻人所热捧的国潮生活方式是以国家强大为背景的,他们的文化自信是深深根植在国家认同、身份认同中的。”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00后彝绣服饰传承人陈海燕正带着绣娘一起赶制来自法国、越南、日本等国的订单。2022年大学毕业后,陈海燕回到家乡接过母亲的绣花针,结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色彩、图样,通过刺绣、贴布、印染等方式,研发200余款服饰,还登上了米兰时装周。

近年来,我国在美妆、服饰、食品、文创、电子产品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中国色彩的优质产品。中国制造升级是“国潮热”形成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力的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业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我国正从世界潮流的“跟跑者”,慢慢发展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领跑者”。

“当代年轻人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向勇表示,随之带来的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除了关注产品的功能价值,也越来越关注它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兼具传统底蕴与当代视角的国风国潮兴起,作为消费的主力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轻一代以实际行动支持着民族文化、民族产业的复兴与发展。”向勇说。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契合了年轻人向上、向好、向善的精神追求

辽宁沈阳奥体中心,中医药文化夜市里年轻的面孔随处可见,红参、川贝、黄连、檀香等中药材摆满摊位,年轻人体验针灸拔罐,品尝中药代茶饮品、制作中药香囊,体验着传统中医带来的奇妙感受。

吃中药糕点,打太极、练八段锦,保温杯里泡枸杞,除了更加注重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中医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平衡和谐的理念,也深深吸引了年轻人。市民姜西说,每晚睡前会带着父母一起练习八段锦,“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需要一松一紧,生活工作也需要松紧得当,练习八段锦能够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疲惫。”

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仍能俘获人心,实则是无形的文化观念在起作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每天都吸引众多年轻的“坡粉”前来打卡。还有不少游客沿着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等苏东坡在海南游历的足迹旅行,感悟东坡的人生历程。

不论是“东坡热”的持续不减,还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如今,许多年轻人在唐诗宋词中学习古人的生活智慧,感悟先辈的精神境界。他们从“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学会豁达,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获取信心,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寻找希望,传统文化留下的智慧结晶给予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千年击中年轻人的内心,不仅因为聚焦了年轻人关注的话题,本质上是与当代青年向上、向好、向善的精神追求相契合。

四川女孩何艳红花费3个月的时间,利用点翠工艺,将染色鹅毛一点一点镶嵌在首饰上,制作翟冠;布依族非遗美食花米饭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为复刻这道非遗美食,云南姑娘董梅华从采摘到晾晒,从染米到蒸制,有的过程要花上10多个小时;自学榫卯、斗拱、彩画、地仗等技术,90后女孩苏清吾用了150天,在自家后院复刻了4米长的“故宫”亭子……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如今依然有很多年轻人秉持着匠心,投身传统技艺传承,耐住寂寞、精进手艺,将古老手艺与现代创意结合,并不断学习创新,传统文化也在年轻人的传承、践行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国潮热是年轻人情绪精神的一种外化,实际上就是身份认同、精神认同、文化认同的表现。”张颐武表示,这说明,当代青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乎内而形于外”,只有真正理解了、热爱了,才能铭刻于心、表迹于形。(本报记者 李卓尔 刘 阳)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9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