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2156
主题
52607
回复
7111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9
微视频|推动亚太合作再出发
0/15
国际看点丨“从钱凯到上海”为何成秘鲁流行语?
0/14
【中国那些事儿】巴西学者:巴中民间交流刷新巴西年轻一代对中国的认知
0/14
【学习小组】习近平: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0/14
(两岸新发现)台青光影追梦 横店一日体验
0/15
秘鲁的国民菜,竟然和中餐这么像!
0/13
新华视评丨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利好两国造福世界
0/14
镜观·回响|做跨越大洋的“好邻居”
0/16
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6.0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时间:2024-11-14 11:24
0
26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上海11月13日电 题:
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专访艺术家杨佴旻
中新社记者 陈静
当代中国画艺术家杨佴旻致力于融通东西方绘画“语言”,探索水墨画的革新,开辟当代水墨画艺术新境界,在色彩融合水墨画方面卓有建树。其绘画实践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尝试了新的路径。近日,杨佴旻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阐述其在探索水墨画跨文化复兴之路上的感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水墨画被视为中国的传统绘画。从历史角度看,为何会形成“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墨色”的风格?
杨佴旻: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前,中国画是有色彩的,“丹青”曾特指色彩。唐代之前,中国画非单色。到宋朝,画家绘画与文人画并存,院体绘画是典型的画家绘画,或者说专业绘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代表了当时专业绘画水准。
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画家崇尚禅悦之风与道家无为理念,认为唐时延传而来的艳丽色彩俗不可耐。士大夫文人一般不曾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他们有很好的毛笔用墨书写能力,也因为他们有一定政治地位,其兴趣导向得到推广。于是他们笔下似与不似的绘画逐渐成为主流。
此后,在“水墨为上”的观念引导下,画家们逐步放弃了色彩,形成以稀释后不同浓淡墨色和线条来表现画面的风格。文人士大夫自娱自乐的画作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原本正统的院体画却成为格调不高、匠气的代名词。
纵观中国绘画史,水墨画盛于宋元,明清有续,延宕至今。文人画家执着于黑白之间,对色彩望而却步。
文人绘画盛行是否意味着中国画彻底放弃了色彩?其实没有。清代时,恽南田、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致力于复兴色彩运用;到20世纪,林风眠、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吴冠中等均在墨和色的运用方面作出了不懈探索;在当代,田黎明、卢禹舜等新一代画家大胆进行新的艺术尝试。
色彩是任何绘画的基础,并非西洋绘画所独有,也属于东方。还原中国画的色彩,而非仅用墨色浓淡表现色彩变化应是当代画家的一个使命。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咖啡店》。(杨佴旻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为何要进行水墨画的革新?其中有什么难题?
杨佴旻:长久以来,文人画特别注重中国画的写意性、轻视刻画的特质,让人产生错觉:中国画、水墨画就是画个大概。禁锢于黑白世界,中国画越来越难以和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产生共鸣。
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画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并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压力下,呈现出“身份焦虑”:社会的变迁,传统文人士大夫群体的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文化馆、画院、大学、职业艺术家为主的创作机构和人群。那么千年来文人画代替专业画的情形也应与时俱进。
事实上,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刘海粟等艺术大师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转型。但是,和科技、文化、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中国画的转型显然是滞后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不少绘画界人士心中有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宣纸不近色。意思是,在宣纸上画不了颜色或画不好色彩。这已成为“百年难题”。这样的观点禁锢了人们在宣纸上创作的想象力,掣肘对创新的探索。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让水墨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多年以来,绘画界并没有深入发掘中国画、宣纸应有的刻画性。近几十年来,我一直尝试在宣纸上更好地呈现色彩。结论是:宣纸一样能画出美妙的色彩。水墨画何以新生?关键还是运用色彩观念的转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古老的中国绘画由“方言”转换为“世界语”。
杨佴旻作品《太行的早晨》。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在绘画领域,中西方应如何彼此借鉴?
杨佴旻: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东西方如今无不需要彼此借鉴,相互融合,进而发展。
在艺术世界中,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元素应该相互交融,构建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视觉与思想新形式、新空间,才能成就令人瞩目的艺术范例。进入21世纪,画家不应再拘泥于东方和西方“二元对立”的话题,应有一切为艺术所用,一切为创作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所用的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祖先、前辈所创造的形式只能说明过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只囿于过去的形式,而更应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中国理应创造更多新鲜、有活力的,能为世界所读懂,属于全世界的文化艺术成果。
我认为,水墨画艺术的“现代性”应是融合中国的古典绘画传统、西方的现代绘画“语言”及个体当下处境三个方面。在创作中,我希望立足现代语境,超越国界和文化,超越自我,尽可能汲取各种思想资源,实现最佳组合。
杨佴旻作品《May Fourth Ⅵ》。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绘画界为何会提出“回归传统”?您如何看待“回归传统”这个话题?
杨佴旻:所谓的“回归传统”要看从什么视角去看。实际上人不可能回到过去,人类只可以创造未来。
过去,我们的祖先已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艺术。对于水墨画而言,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更应该将中国画元素传播到世界更广阔的范围,去丰富艺术的世界,同时也要让现代的艺术理念和技法反哺水墨画的发展,才能实现文化的多方位交流和融合。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不仅应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还应通过跨文化的视角,探索和表达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
中国画由墨相向着色彩转向,确实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家实践中要解决的“难题”。林风眠正是在浓墨与重彩的交融中求得了和谐。他所开创的这一条路还在发展和成熟中,探索仍在继续。目前,在中国画坛,色彩风格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相信亦会成为未来中国画的主流。
杨佴旻作品《有花的街上》。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的中国画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从艺术角度而言,您认为这有怎样的意义?
杨佴旻: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我的作品《远方》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说明他们对中国画是肯定的、珍视的。
被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远方》。(杨佴旻供图)
单色中国画发展到了空前高度,出现了无数杰出作品。色彩应成为未来中国绘画影响世界的必由之路。我认为,水墨画的新旧不在于题材,而在于技法,在于画家自身的灵魂。技法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不是简单的笔触、肌理和色块,而是驾驭画面的缰绳。没有新的技法,就没有新的方向。(完)
杨佴旻致力探索中国水墨画跨文化复兴之路。(杨佴旻供图)
受访者简介:杨佴旻,艺术家、诗人、荣誉爵士,文学博士。曾在世界多地举办个展,中国画作品被梵蒂冈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巴黎市当代艺术库收藏,著有画册、学术专著、诗集等。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