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9 发表于 2019-4-23 11:41

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马拉卡南宫(一)


作者:缪玉 (原载于《商报》)

我们知道马拉卡南宫,多半是因为先知道菲律滨总统马科斯及夫人伊梅尔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封闭的中国看新闻大多是在电影院里,电影正式放映之前会放一段“新闻简报”。似乎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前,接见与我国较为友好的国家中,菲律滨总统夫妇上镜率最高。伊梅尔达,惊艳的美貌,高挑的身材,优雅的举止,尤其她身着一条高高翘起的蝴蝶袖长裙,作为菲律滨第一夫人标志性的符号,印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她是很多女孩子心中羡慕的女神。还有那张毛泽东主席接见她时,按照西方礼节,对伊梅尔达行礼吻手礼的照片,被誉为“世界之吻”,成为经典瞬间。

后来又知道,在1986年菲律滨发生政变,“人民力量革命”把马科斯一家赶出了总统府。在他们逃跑以后,发现大量他们贪污的罪证,尤其是伊梅尔达几千双鞋子,马拉卡南宫一下成为聚焦之地,顷刻间,让我们这些从不了解菲律滨的人,从此记住了“马拉卡南宫”这个名字。



尽管我在参观总统府博物馆之前,自认为做足了功课,但当一步步走近它时,内心还是激动万千,看着那黑色的铁栅栏里,白色的不算巍峨雄伟两层小楼,心里默想,这座白楼,就是承载菲律滨风云变幻历史故事的所在地呀。

等待了很久的参观总统博物馆府活动,终于在“3‧8”妇女节这一天,在大使馆妇女小组的精心安排下,如愿以偿。曾看过许多关于菲律滨政治的、历史的书籍,总会提到马拉卡南宫这个名字,它就像神秘的影子,不断在我脑海里晃动着。绕过白色的围墙,迈进那道幽深的铁艺大门,穿过苍翠的树木,热带植物婆娑摇曳着东南亚风情,显得格外清净秀丽。很难相信,这座貌似沉静低调的建筑,竟然尘封了如许之多的记忆。这里面的迢迢路径,带我们去踏寻几经沧桑、变幻莫测的菲律滨历史故事。

应该说,马拉卡南宫实际是一个建筑群,主要以新古典主义风格建造,不仅有浓郁的东方色彩,而且还洋溢着西方情调。马拉卡南宫─Malacanan Palace(俗称Malacanang),是西班牙语的发音,意为“贵族居住的地方”。最初的建筑于1750年,仅是一位西班牙贵族Don Antonio V. Rocha的花园别墅,用土坯,木材制成,内饰镶嵌着最精致装饰。它坐落在占地16公顷的土地上,位于马尼拉帕西河畔。随后于1802年将其转卖给了一位西班牙军官,1825年军官去世,又被政府廉价收购,作为西班牙总督的夏宫。西班牙政府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花重金进行修缮,用做接待本国高官的俱乐部。 1863年6月马尼拉发生大地震,原西班牙总督府邸成为废墟,西班牙政府决定将总督府迁至马拉卡南宫,至此,马拉卡南宫正式走进政治中心。

美西战争结束,西班牙战败,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统治。接续殖民统治的美国,仍将马拉卡南宫作为总督的府邸。从1898年开始,美国政府第一位军事总督,到第二位民事总督,他们改善和扩建宫殿,购买和开垦更多的土地。在宫殿内也做了大量的增加和修缮,比如楼梯被转移到门厅的中心;楼梯周围建造画廊;地面水位高于洪水线,用混凝土代替木材,用硬木镶板美化室内装饰;增添华丽的枝形吊灯等等。无论内部怎样变化,马拉卡南宫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原型。

从1935年11月15日菲律滨联邦成立后,马拉卡南宫建筑群成为了菲律滨总统的住所。总统曼努埃尔‧奎松(Manuel Luis Quezon)是该宫的第一位菲律滨居民。 1946年菲律滨独立,从那以后,马拉卡南宫一直是菲律滨总统的官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拉卡南宫是马尼拉轰炸后,唯一幸存的主要政府大楼,只有宫殿的西南侧,国家餐厅及其服务区被炮击破坏。 1942年,日本军侵入,将马拉卡南宫变成了一座镀金的监狱。当时的总统奎松,将他的座位搬到了麦克阿瑟将军总部,菲律滨成为流亡政府。

自1863年以来,宫殿一直由18位西班牙总督,14位美国军事和民事总督,16位菲律滨总统办公所在。之前的总督和总统不仅在马拉卡南宫办公,其家庭也居住在宫中。但从第11任科拉松‧阿基诺总统开始,不是所有的第一家庭都住在这里了。在菲律滨历届总统中,马科斯总统一家居住的时间最久,长达20年,直到1986年2月马科斯政权垮台,阿基诺总统入主马拉卡南宫。如今的总统府范围包括“总统府行政大楼”、“警卫部队军营”等。昔日的总统办公大楼已经成为被游人参观的博物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马拉卡南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