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4 发表于 2018-10-25 19:34

妈祖巡安菲京


作者:剑客(原载于《商报》)

俗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妈祖是全球华人的海上女神、天上圣母,受到万民景仰。
  
据记载,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福建湄洲妈祖金身日前抵达菲京绕境巡安,引起一股“妈祖热”,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人同胞蜂拥到华人区花园口拈香朝拜之外,也有菲律滨同胞前往祈福保平安。微信上一段警察拿着妈祖护身符在“过炉”的视频迅速疯传。

据考证,妈祖本名林默,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福建泉州府莆田县湄洲岛东螺村,民间传说妈祖“出生时不啼哭”,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据此,妈祖生前是一个女巫。妈祖死后,文中并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于是路允迪返国后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
  
更有趣的是菲律滨部分天主教圣母像被华人认为是妈祖的分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盖赛赛圣母(Our Lady of Caysaysay)和安智波洛圣母(Our Lady of Antipolo)。这两个地方都是沿海地区,早期华人定居于此,并将妈祖信仰传来菲律滨。这两尊圣母和妈祖一样,是分管海洋和旅途的,而且屡屡显圣,据说非常灵验,当地讨渔人出海前都会前往祈求平安,随着华人把妈祖信仰传进来后,形成中西结合的独特文化。至今每年都有许多华人会前往这两个地方朝圣。
  
据记载,描东岸省的塔亚(Taal)社仙俞舍,有一座由天主教神父主持的妈祖庙。其来历据1611年由天主教士所著的《天主教寺院历史》记载,说是1603年有个叫范·马宁葛的渔夫,从塔亚社仙俞舍的拜斯毕河上捞起一尊木雕神像(即现在的盖赛赛圣母),消息传开,居民们纷纷前来参观膜拜。渔夫为避免接待麻烦,便把神像寄存在一位官员的孀妇家中,不料神像却经常自然失踪又返回原处。此奇迹传到当地教堂的神父那里。神父为探知究竟,就领着村民日夜守护在神龛前,谁知半夜里,在众目瞪瞪下神像又不见了,继而大家听到十分明朗的声音:“我要回到最初发现我的地方去。”于是村民们只好在原来的河边盖一座小庙供奉。后来听华侨说,这位女神就是妈祖。随着历史的变迁,当地小寺院经常变更,但这尊妈祖却作为古迹一直保留下来,并由塔亚社大教堂派一位神父住持。还约定俗成每星期四下午,妈祖由塔亚社大教堂迎往仙俞舍小寺庙,星期六下午又从小庙迎回。 1954年,世界天主教会在菲律滨举行祈祷大会。
  
教皇特封妈祖为天主教七圣母之后,并为祂隆重加冠。此后,菲律滨各地又陆续建起了不少妈祖庙,其中大部分是由华侨把祖籍地的妈祖移驾或分香,分身,分炉而前往创建的。
  
据《湄洲妈祖志》载,菲律滨华侨在描东岸省塔亚社建造起第一座妈祖庙。此后,妈祖庙即在各地陆续建造起来。据统计,至20世纪60年代,全菲岛华侨奉祀的小规模的天上圣母庙或妈祖庙约有100多家。 1960年至1969年,马尼拉福海宫创建;1975年拉允隆省隆天宫和描东岸省天后宫创建。妈祖信仰不仅成为菲律滨华侨华人寄托对故土思念的象征,而且也成为华侨华人与故国联系的桥梁。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妈祖巡安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