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44年的菲律宾记者
【综合新浪网报道】64岁的吉米福罗库兹,菲律宾人,CNN前驻华首席记者。在中国待了44年,其中33年的时间,他先后作为《时代》周刊和CNN的驻华记者报道着中国的巨变。1971年菲国突发巨变,来华旅行的他滞留中国。1977年进入北大,与李克强、薄熙来是同学;1982年开始记者生涯,采访多位中国政要。他曾笑着说在北京最大失误之一就是没买房子。
图片是1971年他首次到达中国时带领学生进行考察,游览长城时拍摄的,前排左二身穿白色裤子的人就是吉米。
下文是新浪网对吉米的专访:
与过去漫长的记者生活不同,如今的吉米显得轻松很多。他刚与妻子从菲律宾度假回来,目前为自己的退休做扫尾工作。
他始终没有在中国置办下房产。尽管在中国的43年里,吉米从菲律宾流亡学生,成长为资历最深的CNN北京分社首席记者。
“没有买房子,(那样)太傻了。如果早买房子的话,我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吉米说,他不可能变成一个中国人,尽管他是在中国待的时间最长的外国记者。
从1971年开始,吉米在中国待了近44年,先后见证了中国5任领导人,也目睹了中国44年来的巨变。他在时代周刊北京分社工作了近20年,2001年转到CNN。
2008年5月,吉米报道四川大地震余震。
吉米在中国的经历被媒体称为“传奇”,1977年在北大留学,与学生会干部李克强同期就读,经常与同班的薄熙来交流;1982年开始记者工作,报道江青自杀他比新华社早了好几天;33年的记者生涯,他采访过江泽民,随朱镕基出访、参加过胡锦涛、习近平的招待会,也采访过春运返乡的农民工和投诉拆迁问题的上访者;2013年的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傅莹点名,“我想请一位老朋友提问,因为我们好久没见了”,把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给了他,“希望你的问题客气一点。”
吉米说,他一直用外国人的视角,旁观着中国的巨变。
流亡中国12年后决定一直待下去
新浪网:在菲律宾,是作为优秀学生选派来华访问的?
吉米: 我当时大学四年级,是学生领袖。当时的菲律宾社会比较动荡,我和当时的青年人一样,在菲律宾闹了学潮或者说青年运动。我们都反对越战、反对菲律宾政府的腐败、主张土地改革,也反对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为了那些主题,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上街示威游行、发表文章。 我刚刚到中国不久,菲律宾国内发生巨变,当时的菲律宾总统实行军法管制,同时逮捕了很多人,包括学生运动领袖。政府有一个黑名单,我和另外四个人的名字在名单上,我们就回不去了。
吉米任职《时代》周刊时,与同事理查德霍尼克一起采访1987年的中国gcd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gcd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对外国记者开放。
文革期间受保护,下放湖南农村交朋友
新浪网: 在那段时间有没有感到害怕?
吉米: 我们回不去了之后,1971年12月份就去湖南衡阳郊区的一个湘江农场下乡干活,体会当时当地的生活,一般上午下地,下午学习汉语。一直到1972年秋天。下乡相当苦,虽然他们也比较照顾我们。当时我没有害怕,只是经常想家,另一个感觉就是寂寞。生活很单调,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还有对未来比较模糊。
和薄熙来是同学,他找我聊天练英语
新浪网: 在北大时,你和李克强、薄熙来都是同学?
吉米: 是的。李克强是法律系,和薄熙来一起上过一些历史的课程。
新浪网: 你和薄熙来是同班同学?
吉米: 他是世界史专业,我是中国史专业,某些课程是同班上课。 平常吃饭的时候也有接触的机会,当时有饭票,自己带饭盒买饭。在圆桌边吃,没有凳子就站着吃,一边吃一边聊。薄熙来是属于比较敢说(外语)。因为我是外国人,有的同学也会来找我练练外语,有时候聊聊政治历史,或者我的国家情况怎么样,但我想他们的目的就是练习外语。
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与吉米的合影。
采访多位中国政要
新浪网: 你接触过哪些中国领导人?
吉米: 接触有不同方式,参加过发布会或者记者招待会,真正单独采访过得就是江泽民,当时他担任上海市长。朱镕基参加过一系列记者发布会,跟随他访美;胡锦涛、习近平只是听过他们在与记者见面时的发言,没有单独采访。
菲律宾与中国价值观不同
新浪网: 你在中国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是融入了中国,还是始终用一个外媒的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中国?
吉米: 我不可能变成一个中国人,但我觉得我相当了解中国人的思维。 我能从中国人的角度看问题,不一定是同意或者都接受,但我还是能比较准确地看准中国人的想法,这是我的优点。我还是外国人,虽然我在中国生活了40年,但我从小在菲律宾长大,我的思维方式毕竟还是我们国内的。
新浪网:你认为和中国人在价值观上有什么区别?
吉米: 不会有根本上的区别,只不过是近几年,中国国内的价值观有些混乱。 我们比较重视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追求和主张和他人相处,为社会做出贡献,追求所谓比自己更高的(价值)。
好运气带来了牛逼的经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