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马与太平马
作者:林炳辉(原载于《世界日报》)
菲岛有一道十分诱人的风景:五颜六色的马车。据说这是西班牙时代留下的产物。有游客,不打的,特地坐马车,享受一下西班牙贵族的滋味。
笔者见那些拖车的马,十分温顺,任主人摆布,吃的不好,有时还要挨鞭子。显然,这种马已成了清朝末期所谓的「太平马」——不是早先的烈马,也磨去了一身的锐气,成为一种驯服工具。
谁都知道,清朝是由满族人骑着烈马入关,东征西讨建立起来的。他们视烈马是宝贝、是打天下的得力助手。皇朝初建,依然以骑射尚武为「满洲根本」「先正遗风」,甚至在紫禁城中立起了「下马必亡碑」。
良马,依然大多是烈马。
然而,随着官场的腐败,尤其是八旗子弟成了纨裤子弟之后,再也不需要烈马,要的是温顺的、供玩乐的太平马。
从烈马到太平马的演变,看出一代王朝的没落。不由地也让人想起了「伯乐、千里马」的故事……
其实,现实中并不缺千里马,且千里马还不在少数,缺乏恰恰是「伯乐」。
中国人聪明,人才济济,连西方人也不敢否认。遗憾的是这些聪明人,随着严酷的现实再也不散「聪明」起来,其「锐角」也慢慢地被磨平了。
笔者过去在大陆先后工作过十三个单位。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领导头头,但共同的是头头们都不愿他的下属太聪明。他们要的是「听话、温顺」的太平马,不要烈马。
就有这样一个机关,一位姓魏的副部长只是凭嘴皮子会说能道,取得第一把手的信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能耐。他对上言听计从,对下也要求要言听计从。有位下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竟批评道:「太敢!」
「太敢」,就是不汇报不请示,不经领导同意。
过去所谓的「机关作风」,大都要的是太平马。难怪有的烈马呆不住要跳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