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
作者:蒲公英(原载于《菲律宾商报》)
菲律滨这国家得天独厚,虽是时不时有些天灾人祸的降临,乐天的国民,每次灾难都能迎刃而解。在经济不景气时,背井离乡出国谋生的国人应运而生,最后成为这个国家的英雄,是他们的血汗养活了各自的家庭,也维持了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增长。说他(她)们是现代的民族英雄并不为过。理所当然地接受国人的赞扬与敬礼。
他(她)们是菲律滨共和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菲律滨出国谋生的男男女女各行各业,最早出国谋生的菲侨大都是夜总会歌手与乐师,早在三四十年代的夜上海就有不少菲侨的身影。唱歌跳舞是这民族的专长,这垄断了夜总会,说他(她)们是歌手、乐师或是音乐人都可以,能歌善舞的“音乐”人,这雅号是当之无愧的。
记得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我跟我们宗亲会去了一趟北京、大理、昆明等城市旅游,在大理我们下榻的酒店里的夜总会、餐厅的歌手、乐师都是菲人。
我想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的歌手,应该也都是菲律滨人。最近保姆这一行,也渐渐地被菲佣填上了。听说上海、厦门等大城市,一些中产阶级的主妇们,闲谈中都以家有菲佣而引以为傲,只要中国政府开放菲佣入境,菲佣将成为中国保姆这行当中的主要生力军。希望菲中能排除外来的干扰,加强友谊,能打开接受菲外劳的大门,对菲律滨将是一大喜讯。
菲律滨的合约外劳,填补了劳力市场的空白,举凡海员、厨师、保姆、酒店侍应、司机……几乎囊括了大多数的劳力职别。菲律滨的劳工名闻遐迩。
合约劳工妻离子别,也因此造成了不少家庭纠纷。
时下有一则微信,虽是有点幽默,在笑声里有泪光闪烁。
笑话是这样的:外劳发短讯给在家的妻子。
“我们的小什货店生意怎样啊?”
“已发展成中型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了。”
“我们的摩托三轮车呢?”
“卖掉了,换了部小轿车。”
“孩子呢?好吗?”
“都很好,你离开时一男一女,现在已经增加了二男一女了。”
“……”
这则对话,一点也不好笑,想出这则对话的人未免也太那个的了。
记得有一年,我去了一趟台湾,返程时,与同排对面坐着一位老婆婆,神情忧郁,手中抱着一个用红色布包着一个小盒子。空中小姐很有礼貌地要求把那红布包,放到头顶的安放手提行李的地方。那位老太太目光呆呆的,看也不看那位空中小姐一眼。
我看到红布上写了几个汉字,那位老太太手中抱着的应该是他的儿子的骨灰瓮。我暗示服务人员我的看法,那位服务人员心领神会,用同情的眼光看那位老太太,一直到飞机平安抵埠。
我的怀疑应该不会错,也许老妈妈手捧在台湾工作的儿子的骨灰回家。而他的儿子也许就是数不清的外劳中的一位。
这些告别家国到陌生的地方工作的劳工们每一位都有一部血与泪的辛酸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写出很多不朽的诗篇,可以写出不少有血有泪的小说。
二○一八年。二.十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