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选择更睿智方式破解争议
(原载环球时报)
作者:刘锋
近日,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表示,中菲两国将就南海问题举行一场双边对话。考虑到杜特地总统上台以来中菲关系转圜并持续向好,此次高级别对话针对中菲海上争议等敏感问题进行磋商,自然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显而易见,中菲南海争议由来已久、复杂敏感,短期内寄希望于妥善解决有关争议问题并不现实。因此,双方围绕南海问题的谈判注定是马拉松式的,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但谈比不谈好,多谈比少谈好,就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一样,双方只要能坐下来谈,俨然就开启了“漫漫长途”的重要一步。尽管中菲此次谈判不会聚焦和涉及双方争议的核心问题,但有可能为双方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构建一个原则框架,从而为后续进一步磋商铺平道路。毕竟,中菲之间关于南海问题的“一轨”磋商已经停摆很久,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调适过程,围绕磋商本身建章立制、增进共识也是构筑双方信任大厦的奠基之举。
根据罗马纳对媒体透露的内容,中菲有关南海问题首轮谈判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双边协商机制。即两国官员每隔半年将举行一次会面,就双方关切的问题展开讨论。中菲还存在分歧和争议,这个机制就用于讨论协商,着重于双方关切的问题。包括对这些问题如何展开讨论,如果目前不能解决,如何管控这些问题,确保它们不演变成危机。与此同时,中菲还会继续保持双边交流,这些都是同步进行的。
有鉴于2016年10月杜特地总统访华时,中菲双方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有多项条款涵盖南海问题。笔者认为,中菲此次对话还将涉及对联合声明的落实回顾以及对有关合作事项的深化拓展等。例如,加强中国海警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之间的务实合作,中菲共同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事项,都有可能成为此次共同探讨的议题之一。毫无疑问,此次谈判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并深化中菲关系,对推进中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全方位合作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平心而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菲关系之所以能从“冰点”走出来并不断升温,既是中方顾全大局、不断释放善意的结果,也是菲律宾新一届政府务实作为、相向而行的结果,这使得中菲南海有关争议能搁置起来,为双方增信释疑和扩大利益共同点带来了空间,同时也使域外某些势力借中菲龃龉在南海兴风作浪失去了抓手。
得益于南海局势的风平浪静,包括中菲在内的南海域内国家才可以更好地享受区域和平之惠,共谋合作发展之道。例如,今年中国将为菲律宾提供3个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贷款,以及援款修建2个项目,主要是马尼拉交通堵塞很严重,所以中国将援建2座桥梁,而且有望在年内动工。所以未来三四年,这些项目将不断滚动运行。它们将给普通菲律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也会认识到这些都是中菲双边合作的积极成果。
诚然,受制于菲国内以及南海域外大国因素等诸多干扰,中菲关系发展仍需不断巩固,甚至也不排除今后出现波折和反复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中菲在搁置争议的基础上,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把合作的蛋糕做实做大。
杜特地总统此前曾表示,菲方愿与中国在有关争议海域推进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这未尝不可以看作是检验当前及今后中菲关系“含金量”的一个试金石。
本质上而言,搁置争议的目的在于共同开发,共同开发不彰,利益纽带就不牢靠,搁置争议也就失去意义。因此,破解中菲南海争议困局的关键仍在于双方围绕“共同开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后续中菲围绕南海问题进行磋商,这将是绕不开的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之一。
作为南海争议各方中主张管辖分歧较深的双方,中菲两国能排除干扰、相向而行,彼此坐下来就有关争议问题进行务实磋商,其行动本身就极具示范意义,不仅向外界展示了本区域国家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南海问题,同时也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和平担当。这对其他有关争议国的影响将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放眼全球布局,根本不会拘泥于一时一域。中国破解南海僵局,显然有比军事手段更睿智的方式。
(作者是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