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走出低谷、完成突破的动力(亲历者说)
莫氏硬度量表中,人的牙冠硬度在7至8级,金刚石则是最高的10级,因此被称为超硬材料。它可以加工坚硬的材料、分割细微精密的芯片、钻探千米深的岩层,是无坚不摧的“工业牙齿”。上世纪90年代,受种种因素限制,三磨所真正适应市场的产品、技术以及产业化能力严重不足,可以说跌入低谷。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成为全所的当务之急。
从1999年担任所长助理、2000年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我有幸成为三磨所一段转型历程的见证者。我们将研发人员的待遇调整为管理人员的1.2倍,制定了快速响应市场的科研管理办法,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研发创新的机制。大家不只是满足于实验室技术的突破,服务领域也由单一的机械领域拓展为多个新兴领域。
1999年初,我们得知国内一家大型电子企业有超薄砂轮需求,要求薄片厚度0.14毫米。当时只有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生产能力,国产的最薄只能达到0.5毫米。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所里历经技术预研、样品开发、批量试制等阶段,成功研发出成套制造技术,实现国产替代。如今,三磨所的薄片产品最薄达0.04毫米。
回顾三磨所60多年历史,科技创新无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瞄准新兴领域,期待年轻人不断突破自我,助力我国在超硬材料领域取得更大成绩。
(刘明耀 作者为三磨所原总工程师,本报记者张文豪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6日 第 02 版)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