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帮助”(上合大家庭 生活新变化④)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26/3501aacd-e83e-46c7-91e8-48d8a8985f36.JPEG2月20日,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共和国耳鼻喉科及头颈疾病专业科学实践医疗中心,中国耳科专家与当地医生共同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扎法尔摄(新华社发)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26/635723b3-db40-47a5-b3cc-3835cffbf3c0.JPEG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在为当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检查。闫 晖供图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中塔医学诊疗中心内,几名中国医生正为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做检查。7岁的小女孩奥西雅跟随父亲走进诊室,见到熟悉的面孔,快步跑上前去,向中国医生们深深鞠了一躬,稚嫩的脸上满是感激的神情。
“看来奥西雅手术后恢复得不错,都能奔跑了!”中国医生们看到奥西雅,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感谢中国医生改变我的命运!”奥西雅说。去年,她在杜尚别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暖心行动”义诊后,赴乌鲁木齐接受免费的手术治疗,如今她的先心病已治愈,能够正常生活、学习。
奥西雅是上海合作组织卫生健康合作的万千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与各方一道深化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推动一批守护民众健康的民生项目在上合组织国家扎实落地,为民众送去健康与希望。
“自从在乌鲁木齐做完治疗先心病的手术后,我现在不仅走路不再喘气了,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帮家里人做家务”
“9月,我就要上小学了。我会努力学习,今后也做一名医生,帮助更多人。”近日,在中塔医学诊疗中心,奥西雅接受完中国医生的复查后,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大半年来的变化:“自从在乌鲁木齐做完治疗先心病的手术后,我现在不仅走路不再喘气了,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帮家里人做家务。”
奥西雅生活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的一座偏远村庄,3岁时被诊断患有先心病。可是,贫困的家境无力承担昂贵的手术费用,奥西雅的病一拖再拖。
2024年11月,应塔吉克斯坦卫生与社会保障部及中塔医学诊疗中心邀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赴塔开展“暖心行动”爱心活动,为当地先心病患儿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
奥西雅的父亲在当地媒体上看到活动信息,带着她赶了好几天的路,到离家近1000公里的杜尚别求诊。经过仔细检查,中国医生告诉奥西雅一个好消息——她符合手术指征,可以去乌鲁木齐接受免费手术治疗,而且她和家人在华治疗及国际旅费均由中方承担。
“这个消息,不仅改变了奥西雅的命运,更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奥西雅的父亲说。2025年1月,奥西雅与其他9名先心病患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国,陆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其中,奥西雅等6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成功进行手术,4名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接受了保守治疗。
8月中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暖心行动”爱心活动第二次来到杜尚别。听闻消息,此前接受治疗的多名患儿及家属纷纷赶到中塔医学诊疗中心,希望能再当面向中国医生们道一声“谢谢”。
“这些孩子中,最小的1岁零两个月,最大的16岁,几乎都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如今,他们在中国接受治疗后,都逐渐恢复健康。”中塔医学诊疗中心院长闫晖介绍,塔吉克斯坦目前已确诊的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先心病患者超1.4万人,仅2024年已筛查确诊超4000例。然而,塔吉克斯坦当地对先心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大部分患儿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国医疗队为患儿们带来重获‘心’生的希望。”闫晖介绍,在最近的爱心活动中,中国医生们又对塔吉克斯坦当地120多名疑似患有先心病的孩子进行筛查、诊断,其中15名患儿将在不久后赴乌鲁木齐接受进一步治疗。
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后,塔吉克斯坦老人带来自家种的苹果、酿的蜂蜜,请中国医生们尝尝
“暖心行动”爱心活动是上合组织国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上合组织精心擘画国际卫生合作蓝图,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开花,为上合国家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两年,提到“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许多上合国家民众都会立刻竖起大拇指点赞。
2022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方宣布,“未来3年为本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2000例白内障手术”。此后,中方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团队赴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为当地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2024年5月30日至6月18日,这列承载希望的“健康快车”驶进塔吉克斯坦,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在当地实施500多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活动现场,最常见的画面便是患者们将右手放在胸前,郑重地对中国医生说‘啦哈嘛特’(塔吉克语:感恩与感谢)。”闫晖说。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助者,她在现场目睹了许多动人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我记得,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求诊时,一只眼睛已几乎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不好。老人家踉踉跄跄地走进医院,拉着我的手急切地说,她年纪大了,眼睛又看不清,生活时常不能自理,可她不想拖儿女们的后腿,希望中国医生能帮助她。之后,医疗队的专家经过仔细检查,确诊她的双眼都有白内障,并立即为其安排了手术。术后复查时,老人家特意带来了自家种的苹果、酿的蜂蜜,请中国医生们尝尝,以表达她发自肺腑的谢意。”闫晖说。
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截至2025年4月,上合组织“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顺利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187例,还为当地提供医护培训、捐赠物资并设立防盲中心。该项目被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称为“区域合作的典范”,将在2026年拓展至尼泊尔等国家,让更多民众从中受益。
中国医疗队用仁心仁术书写医者大爱,在上合组织国家赢得认可与赞誉。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医生的好技术在当地口口相传,许多患者不远千里甚至跨国慕名而来;在吉尔吉斯斯坦,80多岁的患者萨帕罗娃在接受中国医疗队的免费白内障手术后,连连感叹“无法想象手术可以做得这么好”;在巴基斯坦,中国援巴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紧急项目专家组为8名患儿进行免费手术后,一名患儿的母亲激动地说,“如天使般的中国医生给了我们希望与安宁”……一个个故事串联起友谊的纽带,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帮助。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也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塔吉克斯坦,中国医生邀请当地心脏外科医生一起诊疗,交流先心病的诊疗经验与治疗方法;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医疗队除了在手术中带教当地医生外,还特意带上了录像系统,让更多当地医生可以通过实时录像系统学习白内障手术技术;在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医疗队还为吉方提供了眼压仪、裂隙灯、AB超、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等设备,并“手把手”培训当地医生操作新设备……
在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医疗合作中,中国以开放姿态促进互学互鉴,既“送健康”,也“送医术”,既“走出去”,也“请进来”,推动中国经验、中国技术惠及更多民众。
“2024年8月,24名塔吉克斯坦医生前往乌鲁木齐的多家医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收获很大。当地许多医生主动表示,希望也能拥有这样宝贵学习机会。最近,中塔医学诊疗中心正在协助组织新一批塔吉克斯坦医生赴中国交流学习。”闫晖介绍,作为在塔生活十多年的侨胞,她这些年一直积极牵线搭桥,推动中塔医疗领域互动更密切、往来更频繁。
如今,在中国多地都能看到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来华学医的身影——
近3年来,陕西培养上合组织国家医学专业留学生近2000名,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相关机构共同建设的中哈传统医学中心为10多个国家近3万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天津中医药大学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多个高校联合开展中医药相关课程与培训项目,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在此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并实践后,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从爱心义诊到技术援助,从传统医药合作到跨境远程医疗,从人才培养到机制建设,上合组织作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囊括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紧密务实的合作,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
润物细无声。上合国家民众的心在合作交流中越贴越近。“这两年,在塔吉克斯坦,我经常遇到陌生路人友好地用中文‘你好’同我打招呼。当地朋友还跟我说:‘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帮助。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也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我们就如同兄弟姐妹,团结互助,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闫晖说。(本报记者 严 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6日 第 10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26/041519bc-8242-4f09-a282-5ce5d77ebb11.png?id=24dc5841-45ab-4f1a-9c26-39ce550792f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