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8-26 08:34

军乐嘹亮 千人合一

雨后初晴,1000多名官兵身着陆海空三军盛装,排成井然有序、色彩分明的方阵。他们手中,是鼓、镲、单簧管、萨克斯管、小号、长号、大号等大大小小的乐器,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
随着指挥一声令下,演奏训练开始,一首《钢铁洪流进行曲》响彻云霄。演奏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他们正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做准备。
这支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正在努力做到“千人合一”,在9月3日那天,他们有信心让最嘹亮的军乐响彻天安门广场。
做好阅兵场上的“发动机”
“我们的演奏贯穿纪念大会全流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联合军乐团团长黄艳辉说。
第6次参加联合军乐团、第2次担任团长的黄艳辉介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次组建联合军乐团,在充分借鉴历次阅兵经验的基础上,对队形编排和曲目设计进行了创新。“既突出了纪念大会的仪式感,也彰显了时代特色;既有传统的阅兵用曲,也有新创的曲目。我们力争烘托出大会的隆重氛围和阅兵的震撼效果。”
黄艳辉介绍,联合军乐团1000多人,来自全军各大单位。联合军乐团共用到十几种乐器,其中不少乐器需要上百人演奏,管乐器甚至需要200人以上。
指挥王登梅已经是第三次执行这一任务,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把这支乐团排练到整齐划一,在阅兵现场把控好演奏环节。
“我们的音乐是阅兵式上各方队的‘发动机’,战士们要跟着音乐的节奏前进,双方配合起来,队伍特别整齐,观感会非常舒服。”王登梅说。
应对好体力和脑力考验
要做到“千人合一”,需要做好诸多准备。对于整个联合军乐团来说,这既是体力的考验,也是脑力的考验。
“我们1000多人都把曲目背下来了,包括曲目顺序和每一个音符。战友们为了把曲目顺序记牢,甚至编了一个顺口溜。”黄艳辉说,阅兵当天现场没有曲谱,所有人都将凭记忆完成。
还有体能训练。联合军乐团所有成员都要穿着礼服笔挺地站几个小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队列形象,这需要很强的体能储备。黄艳辉介绍,团里特地邀请仪仗队员给大家纠正军姿,在平时训练中就照着正式上场要求来。
还有节拍。比如,为了配合徒步方阵,演奏的进行曲一分钟要有112拍。再如,演奏国歌时,必须严格卡着46秒的时限,这就要求指挥工作必须极为精准。
黄艳辉感慨,长时间的演奏,让战士们练就了“铁嘴钢牙”。这支庞大的乐团由一名名战士组成,他们从个人刻苦训练,到参与声部的训练,再到参与整个大乐队的训练,最终才能达到“千人合一”的效果。
期待展现好大国威仪
对于每一位演奏员来说,这都是一次光荣而充满期待的任务。
联合军乐团单簧管声部大声部长周磊,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联合军乐团。上一次2019年参加联合军乐团时,他的角色是演奏员和教练员,今年又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指挥员角色。
周磊的父亲就参加过联合军乐团,这对周磊来说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期待用最好的状态演奏,展现好大国威仪。”
军鼓演奏员牛青青在国防大学工作,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联合军乐团。2015年参加阅兵时,她担任分指挥,今年她既是军鼓演奏员,也担任教导员。
两次受阅跨越十年,牛青青需要适应新的身份。“承担管理者的角色,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重了。”
大镲演奏员吕家杰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今年即将博士毕业。在演奏的所有曲目中,他对《我爱祖国的蓝天》有着独特的感情。
“当我演奏这首歌的时候,空中梯队正好会飞过上空,尽管我不能抬头看,但会忍不住想到,我们中国空军从抗战时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多型战机蓬勃发展,是何等波澜壮阔的历程。”吕家杰说。
吕家杰觉得,这次联合军乐团的经历,激励着自己将来在科研工作中奋发图强。在这里学到的团队协作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受益终身。(本报记者 刘少华 张一琪)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6日 第 02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26/6cd80f96-1f84-46a2-95e5-997871ea19c8.png?id=149f6034-4fa5-4c87-890e-a59dc14c9ef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军乐嘹亮 千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