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5-8-22 10:00

以电影级制作,真实还原抗战艰辛

大众日报记者 宫小昀
8月16日,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全网开播,目前收视率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生万物》。《我们的河山》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庄埼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经历重重考验,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迎来抗战胜利的故事。
技术更新赋能影像表达
《我们的河山》前两集跌宕起伏,节奏紧凑,第一集开篇将近5分钟的无配乐长镜头一镜到底,以高难度的技术呈现,流畅精准地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去年日军强占丰台后,中国军队撤走,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随着电台播报的逐渐隐去,镜头缓缓从警察办公室拉出,穿过窗户丝滑下摇至正吆喝卖报的报童,紧随着一辆行驶的人力车,崮城保安团迎面而来、行色匆匆,镜头转向坐在人力车里的庄埼风,这是男主的第一次亮相。
之后镜头快速抽拉出来,紧跟着人力车,以俯视的视角并行移动,随着庄埼风进入学校,转移到几名正在传递情报的特务身上,最终定格在庄埼风关门的一幕。
这段穿梭于崮城街巷的长镜头,仿佛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此时山雨欲来风满楼,“和平”与“战争”的现实隐喻,经由崮城县的这个小切口,由小及大,折射出当时整个民族面临的危机。另外,灰蒙蒙的色调、嘈杂热闹的市井生活、极具年代感的氛围营造,兼顾历史厚度与美学品格,体现出该剧严谨写实的创作态度。
沉浸式再现抗战艰辛
导演毛卫宁曾表示,创作团队在《我们的河山》中秉承“三个真实”——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深耕时代肌理,完整再现抗战的曲折历程和真情实感的军民鱼水情。从刚刚播出的前两集来看,战争场面还原也是可圈可点。
以娱乐化的方式消解抗战之残酷,故意强化戏剧冲突,甚至用夸张不实的手法“神化”我方战士,都是不尊重抗战历史的体现。《我们的河山》摒弃悬浮,以庄重、悲悯的情怀,展现出真实的抗战细节。第一集便有中共崮城县委书记周密和崮城游击队队长彭勇组织的第一次对日军收容队的伏击战,这段激烈的战争戏将剧情推向一个小高潮。
敌在明我在暗,但我方枪支弹药紧缺,基本都是土枪土炮。游击队大多由村民组成,缺乏实战经验,与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敌人差距悬殊。由于队员紧张擦枪走火暴露我方埋伏,游击队不得不与敌人正面硬刚。一边是敌人密集的火力攻击和持续逼近,一边是我方战士手忙脚乱无法熟练装填子弹,还有的战士因不会用手雷被敌人反杀。在枪林弹雨中,不少战士牺牲负伤,弹药用完了,游击队员拿着大刀、红缨枪与敌人肉搏,最终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全歼日寇,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场战斗逼真、激烈,令人热血沸腾。炮火的硝烟未散,石子、黄土、血肉在眼前迸溅,近身厮杀的部分,三个甚至更多人对战一个日寇才有胜算,让人泪目。祖国的河山都是由先辈一刀一枪,用流血和牺牲守护的,我们在感叹抗战如此艰辛不易时,也更体会到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者的顽强与血性。《我们的河山》尊重历史,没有刻意拔高,客观展现了敌我战力的悬殊和战争的残酷。同时,周密和彭勇在战斗中临危不乱,有着明确的作战部署和战术技巧,游击队员冲锋陷阵,保持着高昂的作战精神,也从侧面展现出我军终将战胜日寇的合理和必然,这是抗战初期的真实写照。
人物刻画鲜明有层次
从已经播出的前几集看,叙事线还未完全展开,但是人物塑造棱角鲜明、富有层次。吕英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像果敢机智的侠女。“你们要把子弹留下来,去打鬼子,你们把我埋了吧!”庄埼风还是一个文弱书生,不会骑马不懂作战,但抗日的火种已经在他心中种下。为乡亲们扔土炮弹抗击土匪、说服村里地主大户出钱找援兵的桥段,诠释了热血男儿的责任担当,也为日后他在周密带领下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农救会,团结力量一致抗日埋下伏笔。而崮城保安团团长张治平“硬汉柔情”,不愿做汉奸却不得不投敌潜伏,这注定是一项充满矛盾与危险的任务,其命运又将如何?
《我们的河山》精彩继续,更多人物即将解锁,且看平凡百姓如何在战火淬炼中成为抗日先锋,中华儿女如何勠力同心保家卫国。
来源:大众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电影级制作,真实还原抗战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