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生之年多在大陆走走”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9/ee620035-abeb-45bb-bd1c-4c8f0d0dee92.JPEG胡德夫在民谣金曲音乐会彩排中动情演唱。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9/9296ffc4-a162-41ba-a9c3-38bc68ce1470.JPEG
胡德夫(左二)在民谣金曲音乐会上谢幕。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9/607fa205-ec82-4739-a759-ffb36cefce53.JPEG
胡德夫民谣金曲音乐会上,全场合唱《送别》。
1975年,台湾知名民谣歌者胡德夫为诗歌《匆匆》谱曲并演唱。“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50年倏忽而逝,白衣飘飘的青年已是须发苍苍,胡德夫依旧在舞台上歌唱。
“匆匆50年”胡德夫民谣金曲音乐会日前在北京举办,由此拉开今年大陆巡演序幕。“从前我唱《匆匆》不太好意思,很像年轻人在劝同辈或者比我大的人,说要珍惜光阴。现在唱起来就很自然从容了,歌词像从心底流淌出来,既是唱给大家,也是唱给自己。”胡德夫对记者说。
“唱自己的歌”
上世纪70年代,胡德夫身边流行的是西洋歌曲。胡德夫说,台湾之前也没有民歌,是自己与李双泽、杨弦(后被并称“台湾民歌运动三君子”)3个“臭皮匠”决定把歌种下去,然后土地上总会开出花来。“我们不是音乐系出来的,只是社会上一群小毛头,有人质疑我们是一群无病呻吟的人。但我们也提起笔来,在歌里写写自己的故事。”
大三那年,为给患癌的父亲筹钱治病,胡德夫从台大外文系休学,日夜打工挣钱,并在台北哥伦比亚咖啡厅驻唱。在那里,胡德夫遇到了李双泽。这位小学时随母亲来台的菲律宾侨生,在后来的校园演唱会中拎瓶可口可乐上台,质问唱“洋歌”的青年:“全世界年轻人都在喝可口可乐、唱洋文歌,请问我们自己的歌在哪里?”
11岁从台东大武山走出,学习10年黑人灵歌、蓝调、美国民谣,一直唱英文歌的胡德夫,此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胡德夫后来常说,李双泽提倡“唱自己的歌”,开启了自己的溯源之旅。
“以前我羞涩地躲在家里写歌,写出来也不敢拿给大家,只跟李双泽、杨弦互相分享鼓励,说说自己的故事。”1972年,胡德夫创作了第一首歌曲《牛背上的小孩》。此后,《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太平洋的风》《最最遥远的路》等歌曲问世,故乡是驱动他不断向前追寻的原点。
1975年,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发表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作品谱曲的《乡愁四韵》等歌曲,开启“台湾民歌运动”,至今已有50载。
“我一直都在歌唱”
1974年,24岁的胡德夫成为首个在台湾开演唱会的歌手。然而作为“台湾民歌运动”代表人物,他迟至2005年才推出首张个人唱片《匆匆》,即有台湾金曲奖6项提名,并获“最佳年度歌曲”及“最佳作词人”。
关心胡德夫的人一度认为他远离了民歌。“其实我一直都在歌唱。”胡德夫的父亲是卑南人,母亲是排湾人,他成长于大武山下的部落。上世纪80年代后,胡德夫全力为台湾少数民族权益奔走,遭台当局打压封杀,十余年无歌可唱。但那段经历,却是他真正“歌唱”的开始。
“当我们开始写歌的时候,已经有了关心社会的情怀。”胡德夫推崇美国左派民歌手Woody Guthrie(伍迪·格思里)的名言——“唱歌不仅为了悦耳,也要对别人有益。”胡德夫向往如他一般,“用尽一辈子的生命在大街小巷唱他心中的歌”。
在远离舞台的时期,胡德夫返回台湾少数民族部落,向义父郭英男再度学习少数民族歌谣。2000年,胡德夫在友人的帮助下回到舞台,在各地演唱会中传唱母语歌谣。余光中曾形容胡德夫的声音“宛如在厚壮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深沉的大风箱”,重回舞台的胡德夫,歌声中更有了观众盛赞的“岁月与山河”。
“希望年轻人共情”
早在1989年,胡德夫赴云南参加有关少数民族的学术研讨,第一次踏足大陆。2006年,他首度在大陆公开演唱,观众不少是年轻人,有人高喊“李双泽与你同在”,胡德夫为之热泪盈眶。
“大陆何其大,民族何其多,是很丰沛的民歌土壤。”胡德夫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有生之年多在大陆走走,跟不同世代的年轻人交谈,听他们的歌,唱自己的歌。“希望年轻人能从我的歌里得到一些力量、一些共情的联结。”他说。
胡德夫确实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他是大陆多个音乐节的常客,与大陆歌迷熟悉的民谣歌手交往密切,也深为大陆民众的音乐热情打动。胡德夫说,大陆有不少歌手用方言在唱他们的歌,数量虽然不像流行歌或者短视频歌曲那么多,但依然有人在唱,还有很多年轻听众天南海北逐歌而去。
胡德夫回忆起在甘肃兰州的一次经历。各行各业的陌生朋友在巷子里遇见他,就热络地同他聊起了音乐。“那天晚上两三个小时,他们来了好多人,做面包的也来了,做香肠的也来了,他们愿意唱自己写兰州的歌、在兰州写出来的歌,也不是上台演出的歌手,就那样唱自己心里的声音,让我感到很受鼓舞。”胡德夫说。
“大地之大,要去歌唱的城市那么多,要来听歌的人那么多,对我来讲是难得的机会。尤其过了70岁之后,越发觉得可贵。”民谣金曲音乐会近2小时的演出,一二十首歌,胡德夫在乐队伙伴的陪伴下唱完全场,声如洪钟、直击心灵。时光流淌,歌声不歇,胡德夫还想继续诉说他所经历的岁月。(本报记者 张 盼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09日 第 04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9/72089fc6-6457-4435-9b5a-9264bae596cd.png?id=3ec93d35-92de-403e-9d46-a084d2d2cd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