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7-22 22:53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大暑,消夏宜赏画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6ceb3af9-8a92-4cfd-b3ca-2d92a3a70f32.JPEG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71748c30-294c-4460-bbbe-74bf05ebdd72.png
今日大暑
正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古人消夏不办晚会
但会雅集
一起欣赏消夏图页
看看古人如何做到“心静自然凉”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8aec63a4-2bb2-4e9d-b571-a78d3734d862.JPEG
一场“低密度社交”
怎么加了这么多“戏”?
这幅画描绘了一场盛夏雅集
是一次“低密度社交”
画面中一共八个人,人数不算多
为赏画、消夏聚在一起
如果我们把这幅画理解为一幅“剧照”
虽然只这一个瞬间
也能看出很多“戏”
①“赏画四人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c20324ca-2ad6-4421-8308-f9077f6c75e5.JPEG
这四个人表现赏画主题
占画幅也最大
一名仆人立杆擎起画轴
三个儒士一同赏画
离画面较近的人单手握着画卷一端
另一只手似要指点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1179f95c-aa31-46f0-80a6-8cfa3fb056c2.JPEG
他身后的人捋着胡须
微笑凝视,若有所思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414f7f2c-42a5-4962-a315-4de4ec584088.JPEG
还有一个站在画轴侧面的人
则是倒背双手,颇为怡然
②“见面戏”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688d14a2-2f68-4074-9c5c-7353b0b3d6dd.JPEG
两个儒士互相作揖
应该是客人刚刚到来
与主人行礼寒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28a34424-a0d7-4764-9967-191a96aaa961.png
跟客人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孩儿
你看他怀抱胡琴、四下张望
像不像小时候跟着爸妈去串门儿的你?
③“独角戏”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8e567750-14f0-43bb-ad7b-d6396a690567.JPEG
画面的最右侧还有一个小童
他站在荷花缸前
应该是主人家童
他手捧水盆或者大碗
好像时刻准备见机行事
除了人物的“戏”
“服化道”也很细
比如人物的衣纹褶皱线条精细流畅
石青点染树叶鲜丽夺目
荷花缸里满是荷叶,繁盛可爱
夏日氛围仿佛要溢出画面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e6f2d123-931f-4c3b-8dba-1a52cbd76645.JPEG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细致
你就再放大看看
荷花缸上满布的冰裂纹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4aa5a92a-5171-4a06-9075-4c0a69fa911d.png
此外,饮具、瓜果、珊瑚、玲珑湖石等等
环境细节毫不含糊
这幅画的作者没有留下“签名”
曾经的收藏者认为这是南宋人的作品
专家研究认为
这幅画的年代应是宋至元
不过这些都不妨碍这幅画成为一幅佳作
古人画画
凭手感,也看工具
消夏图页里的栏杆等建筑构件
画得横平竖直
画家是用尺子了吗?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683df6f1-b078-4515-b62c-c98127174d23.JPEG
这就要说一下“界画”
这个门类的绘画
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6e93b3a6-b76a-4c93-bde2-3f5ec297d01b.JPEG
作画时
把毛笔套上竹片制成的笔撑
抵住界尺上的凹槽
按界尺方向运笔
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04ab78c0-685f-48a5-93f7-b2523e8ec621.gif
界画颇为适用于刻画建筑
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便是“界画高手”
《文博日历》此前介绍过他的《金明池争标图》
便是界画的经典之作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cb823ad3-026e-4942-906b-f3ee32330fca.JPEG
点击图片,了解《金明池争标图》↑
古代文人聚会
宜雅,宜松弛
这场消夏赏画的小聚
氛围松弛轻快,使人心旷神怡
是古代比较典型的文人雅集
雅集或雅会
泛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
有的在园林庙堂,有的在山野村舍
有的锦衣玉食、丝竹盈耳
有的傍水依山、疏笋清脍
我们耳熟能详的雅集“名场面”
多透着“松弛感”
比如那次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
王羲之说这次聚会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890dbf4f-3294-4790-8efd-dcb140c58c3e.JPEG
△ 《兰亭雅集图》(局部)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再比如传说中的竹林七贤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
选择了上山
主打清雅高逸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2b841863-bd7a-43a0-8b0b-6d12dc308a90.JPEG
△《高逸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还有宋徽宗赵佶
他除了十分热爱书画
也喜欢召集人来一同听琴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bf5870f6-531c-4412-960d-3b6a6ddc933f.png
△赵佶《听琴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我们可以吹着空调
度过炎炎夏日
不妨与好友线下见面
也来一次雅集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70213e44-b5c3-4a34-9f97-29671d3d9c78.png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2/d0363a66-20ba-4ec5-9a96-c5895411fff1.JPEG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汪泽源
审校丨朱冬梅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张悦彤
特别鸣谢丨苏州博物馆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大暑,消夏宜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