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4∶46转入院,6∶17开始手术。”说起本月初的一场成功救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刘丽丽仍历历在目。当天凌晨,一名患有黑尔普综合征并伴有重度先兆子痫的产妇,从200多公里外的班戈县转院而来。那曲市人民医院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三甲综合性医院。过去,受自然条件恶劣和医疗资源匮乏的限制,该院救治孕产妇重症病例能力有限。部分危重症病例往往刚送到这里,就要迅速转院至拉萨,这一比例一度超10%。
“在对口援藏医疗队的专业支持下,我们针对胎头吸引、产钳助娩、臀位分娩等多种‘症结’展开攻坚,相继建成包括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在内的5个医疗救治中心,提高了区域医疗救治水平。”刘丽丽说,“今年上半年住院分娩数量超950例,只有3例转出。”
孕妇糖耐量检查技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技术……援藏医疗专家将一项项成熟的医疗技术带到那曲,并和本地医疗骨干结成帮扶对象,让“师带徒”遍地开花。
郭东幸、德吉卓嘎、次仁白吉三位年轻医生,都是妇产科援藏医生刘浩的徒弟。“刚开始,她们在面对患黑尔普综合征的产妇时压力特别大。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现在学员们都能熟练处理。”刘浩说。
日前,在结束辽宁省第7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任务后,担任泌尿外科主任的王艳龙选择“留下来继续干”。“科室刚刚成立,不论是出于对队伍梯队建设的考虑,还是各项技术落地见效的需要,我都不能走。”他说。
“互联网+”延长了当地医疗服务的广度。
“我肚子疼了近4小时,坐都没法坐,躺着也很疼。”因为突发腹痛,27岁的卓玛曾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可医生一时也没法给出准确诊断,于是赶紧向那曲市人民医院申请远程会诊。
“我们迅速召集本院援藏专家,及时指导给出诊疗建议,半小时后患者症状就得到缓解。”医务科副科长米玛卓玛说。
2022年,那曲市人民医院建成远程会诊系统,接受下级医疗机构会诊请求、向上级医疗机构请求会诊,再分别由本院援藏专家和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负责。“至今已完成向上向下83例会诊,实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共享,即便在尼玛县、双湖县等较远地区的患者也无需多跑腿。”米玛卓玛说。
在妇产科,援藏力量还搭建了“妇幼云端”小程序。“这个小程序可以为孕产妇提供产检预约、孕期管理、结果反馈、健康指导、生育宣教等服务,既便捷又省心。”刘浩介绍。
正是靠着一股一棒接着一棒干、每棒都在冲刺跑的劲儿,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被攻克破解,那曲人民从“病有所医”迈向“病有良医”。近十年来,辽宁省先后选派7批次131人次医疗援藏专家,培育了本土医疗骨干225人,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实现了293项新技术和多例疑难危重手术的突破。(本报记者 鲜敢 吕九海 安博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21日 第 02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21/2eb4a678-056c-408d-a81a-5d4950d3341e.png?id=94943f3e-6900-4b90-a8ed-6101397877c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