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低空经济“高飞”培养复合人才(育见·新专业)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4/c4059bbb-1626-4d86-b22d-ee6c5a67335a.JPEG近年来,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运营的敦煌“飞天”通用航空项目,为游客提供低空飞行器旅游服务,让游客乘坐直升机、动力滑翔机,从空中欣赏大漠绿洲和月牙泉美景,沉浸式体验敦煌独特魅力。图为7月3日,游客乘坐滑翔机空中俯瞰敦煌大漠风光。
王斌银摄(人民视觉)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4/a49ffadb-c94b-4655-aec7-982d46ddacf0.JPEG
7月6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农民在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蒙钟德摄(人民视觉)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4/c7539658-4edd-4a28-89a6-461263b8ae72.JPEG
无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卖。
叶玉庭摄(新华社发)
开栏的话
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29种普通本科新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这些新专业,具体学什么?未来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如何?29个新专业里,藏着哪些“未来密码”?
即日起,本版推出“育见·新专业”系列报道,深入解读今年新增目录外本科专业,为青年学子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助力其成长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录取阶段,一批新增专业备受关注。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低空技术与工程”作为新增的29种专业之一正式亮相。有6所高校首批开设该专业,它们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这个新专业究竟“新”在何处?学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未来毕业后能做什么?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蓬勃发展,科幻场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为何要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教育部此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介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啥是低空经济?
据了解,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通过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核心飞行器,以及低空智联网、能源配套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
“得益于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支持,低空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罗明强介绍,当前,低空产业链正全面加速推进:从飞行器研制、系统运营到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各环节已初具规模并持续完善。与此同时,其应用场景正从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传统领域,迅速拓展至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交通、旅游观光等新兴领域——
由无人机精准配送,包裹和外卖实现“从天而降”;山林发生火灾后,智能飞行器第一时间升空,快速完成灾情勘测;地面交通拥堵时,搭乘eVTOL可以直接“飞”向目的地;在低空飞行营地,公众可体验动力滑翔伞、热气球等项目……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场景,正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照进现实。
据行业预测,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日益增多,预计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罗明强表示,低空经济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亟需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这类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术,并具备运营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基础,方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与创业实践等领域发挥综合引领作用。
深度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今年9月,6所高校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来首届本科生。根据各高校填报的增设专业申请表,该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的交叉工程类,学制4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各校正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构建特色化培养体系。
与传统航空航天类专业相比,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新”在哪儿?
在罗明强看来,该专业的“新”集中在三个方面——
应用场景更新:突破传统高空远程军用飞行器的局限,更贴近日常生活需求,如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电力巡检等民生领域;
知识体系更新:改变单一学科纵深培养模式,强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飞行器设计、人工智能、通信感知、空域管理、适航法规等多元知识体系;
培养目标更新:从侧重培养尖端科研人才转向培育服务经济主战场的实践型人才,突出系统工程实施能力与全流程工程素养,直接服务新兴产业链建设。
“低空技术与工程,是典型的跨学科交叉专业。以北航为例,我们的核心课程围绕飞行器设计制造、低空飞行控制、人工智能及航空航天应用、空域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多维度展开。”罗明强表示,今年该专业咨询报考热度颇高,反映出学生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强烈兴趣。
据介绍,北航将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以实验室科研课题及校企合作的无人机、低空载运航空器等实践项目为牵引,驱动学生在项目牵引下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与此同时,大幅强化实践权重——实践学分占比近30%,学时超40%。
“我们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采用‘课堂学习+项目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将学生定期送入企业进行实践,强化实践能力。”罗明强说,学生前3年在北京校区完成理论学习与短期实训,第四年到杭州进行实践学习。依托京杭两地三校园的区位优势与低空技术产业链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既培养工科技术创新人才,也培养低空空管、适航、运维、管理、经济、金融等复合型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北航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采用跨学院办学模式,由该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无人系统研究院、飞行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及人工智能学院等多个学院共同建设。这些学院将为项目制实验班提供或协调教师、实验室、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并联合杭州国际校园天目山实验室、国际创新研究院及中国商飞等多家企业,共同建立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实践平台,打造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联合培养体系。
除了北航,北邮和北理工也采用跨学院办学的模式——北邮依托未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及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办学。北理工则聚焦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和低空交通空管等领域,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建立。
前景广阔,就业、创业、深造一体化贯通
对于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如何?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非常宽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介绍,低空经济管理相关部门、地方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及低空政策研究机构,军工领域央企、国企及研究院所,民用无人机企业及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等,都能吸纳大量毕业生。
在罗明强看来,该专业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四类领域:在研发端,可进入无人机、eVTOL等飞行器整机及零部件研发企业;在运营端,可投身物流、国家电网巡检、智慧农业植保等场景化服务平台;在监管端,可加入民航局、空管局等负责空域管理的政府机构;在创新端,可在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孵化。
对于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哪些主要的升学路径?
“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依托跨学科背景,报考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硕博点;另一方面,北航已于2024年9月自主设立低空技术二级学科,2025年起招收硕博研究生。”罗明强介绍,该专业同时向本科非低空方向的学生开放,需补修控制、导航等核心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多所高校正在设立同类学科,升学通道将日益完善。
“我们特别鼓励‘沿途下蛋’模式,也就是说,通过科研成果的阶段性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罗明强说,“学生可能在学习期间就创办企业,推动技术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而非仅聚焦‘0到1’的基础科研。”
在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很多项目都是跨学科的,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罗明强表示,专业的实践经历将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创业者,“让他们可以带领团队开展低空技术与工程项目的投资、设计、运营及管理”。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拥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强烈的工程实践热情、跨学科创新思维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家国使命感,这样的学生非常适合学习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罗明强说,对有意向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建议持续跟踪低空经济政策与技术动态,构建产业认知框架;提前储备人工智能等新时代基础能力;通过飞行器设计竞赛、机器人实战等项目积累工程经验,为专业学习筑牢实践根基。(本报记者 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14日 第 09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4/471f2a31-290f-4b93-8662-2ae74eb89325.png?id=d6f75649-39a3-40af-ae45-85b4e7fb0c9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