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5-5-27 10:51

《折腰》大结局:魏俨至死忘不了小乔,刘琰结局凄惨,乔慈成赢家

魏俨到底是哪边的人?魏家的嫡孙?匈奴的种?他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不属于谁。他娘是被抢走的,肚子里揣着他回了家,一口气没喘完就去了。他活着,却被贴上“家奴私生子”的标签,徐夫人压根不愿认这个外孙,说白了就是嫌他脏。可偏偏,又舍不得真送走他,反倒比对亲孙子魏劭还好一点。你说这是不是活见鬼?


他从小聪明、英俊、有本事,按理说接兵权、当家主,不该轮到旁人。可徐夫人宁可把一切交给比他还弱的魏劭,也不给他,干脆一刀把希望斩了。这孩子能不歪吗?嘴上说着看得开,心里其实一团乱麻,全靠风花雪月麻痹自己罢了。


【这点心思,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魏俨的风流,和别人不一样。他那是用“玩世不恭”掩盖心结。他不是真的不在乎,是太在乎了。他不敢要什么,所以干脆全都装作不想要。可人哪能一直骗自己?看到小乔的那一刻,他装不下去了。
小乔是谁?魏劭的老婆,魏家的媳妇,长得那叫一个倾国倾城。魏俨身边美女多了去了,但看到小乔,还是傻了眼。这不是简单的好看,这是命里的劫。他偏偏就惦记上了,明知道是祸水,还是忍不住往里跳。
他居然还敢画!整整一面墙,小乔红衣半露香肩,那不是思念,那是要命。他不让别人进书房,不是怕丢脸,是怕被戳穿那点没脸的执念。


【兄弟一刀火,两清还是两败?】
魏劭不是傻子。他早看出画里那人是小乔,吃醋是一定的,愤怒也是肯定的。他一声不响,烧了魏俨的书房,不吵不闹,就这么一把火,把兄弟情也烧成了灰。聪明人都知道,这事闹大没好处,魏劭忍着不说,魏俨也没再提。可有些裂痕,一旦有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魏俨心里明白,他再也不是魏家人了。他向徐夫人磕了三个头,头也不回地投奔了亲爹陈滂。以前说他是“匈奴的儿子”,他不认。现在他主动承认了,这就叫认命吗?不,他是认了命,也认了自己不可能再回魏家的事实。


【真相太冷,人心太薄】
魏俨不是没回过头。他夜里潜回渔郡,给小乔报信,说匈奴要攻城。他没去找祖母,也没找魏劭,就找了小乔。你说他图什么?图个心安罢了。他这辈子最干净的一件事,就是这一次偷偷回来提醒她。


后来魏家准备好了守城,魏劭回来支援,上谷城打赢了。陈滂一看败了,火气直冲脑门,追查谁走漏了风声。最后一查,竟是自己亲儿子。他还能不怒?可再怒也舍不得杀。怎么办?干脆亲手送走魏俨,让自己上位。说白了,亲情在权力面前,就是一张废纸。
魏俨这下算是看透了,哪边都不是真心要他。他既不是魏家的人,也不是匈奴的根。他从此一身漂泊,像只离群的狼,风里来雨里去,连个能回头的地方都没有。


【乔家烂局,收尾也是刀口舔血】
再看乔家这边,刘琰和苏娥皇这对“奸夫淫妇”,一边搞政变,一边架空乔越,结果兵败如山倒,转头就脚底抹油跑了。乔越,那个被他们忽悠得团团转的主儿,最终连双眼失明的乔平都害了个彻底。嫉妒使人眼瞎,这话不是白说的。
张浦更不是个东西,看风使舵,乔越一死他立马砍头卸磨杀驴,甩锅不手软。魏劭当然没那么好骗,一刀送张浦上路,顺手把这烂摊子收了。
乔慈挺住了,成了焉州的主事人。魏劭也不傻,该讲情面讲情面,乔家有人说情,小乔也跪了,干脆一笔勾销,不再追究。


【天下归一,魏俨归零】
等到大燕国立起来,魏劭称帝,小乔当后,百姓安居乐业,日子总算有了个盼头。可你知道吗?这些热热闹闹的盛世里,没人再提魏俨。他不在战功簿上,不在功臣宴席里,也不在任何人的嘴边。他像一阵风吹过,只剩下一面烧焦的墙、一段无人悼念的记忆。


他这一生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成了无数人的转折点。他揭开了魏家的遮羞布,也点燃了自己身上的火。他不是恶人,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个没选对出生地的普通人,被逼着选了最难走的路。
他不是活得不好,是活得太清醒,太不合时宜。这个世界讲家世、讲身份、讲规矩,哪有他的容身之处?他要是再糊涂一点,说不定还能多活得自在些。可他太明白了,明白得让人心疼。


【一脚踹不碎的命,也能活成一地灰】
有句话说得好,“生得好,不如认得清”。魏俨生得不好,也认得清,可命运不讲理。这世上有太多像他这样的人,不够坏也不够正,不是彻底的好人,也不是彻底的坏蛋。他们左右逢敌,两头不讨好,最后只能靠自己把自己推向孤岛。


你问他到底是谁?他可能连自己都不想回答了。因为他太明白,不管怎么答,都不够资格。他活了一场,像风过一座城,吹皱了一池春水,却没留下什么可以被记住的痕迹。就连小乔,也只是记得那个夜里有个人来过,仅此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折腰》大结局:魏俨至死忘不了小乔,刘琰结局凄惨,乔慈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