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5-23 14:08

【学习小组】在龙门石窟,习近平忆起一段往事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3/365b0ba9-6da4-4841-8943-a1e0e2967f77.jpg?id=47c63845-c181-4416-9c41-709276308096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图为19日下午,习近平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来到了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整个石窟群中,宾阳洞是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洞前,有一块“伊阙佛龛之碑”,由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写,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
站在宾阳洞前,习近平忆起当年保护隋碑的往事。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去隆兴寺调研时看见一块隋碑,因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他当即要求采取保护措施。这块隋碑,后来被证明是重要的书法文物,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984年,习近平在《中国青年》发表文章《知之深 爱之切》,“向我的青年朋友们谈谈我的第二故乡——正定”,文中提到了这块隋碑——“搞书法的人,最看重的是那块隋碑,叫‘龙藏寺碑’,碑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的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的先河,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3/1a803730-f533-453a-beb0-9e4a56c9a98d.jpg?id=7cce3fc9-6939-4c27-8db0-170f6fad091a
位于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龙藏寺碑”原碑文。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摄
字以镌而存、文以碑而载。从古至今,石碑石刻便是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正定任职时,习近平有许多保护石碑石刻的故事。
一次,在隆兴寺院西侧,习近平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上面沾满泥土,周围杂草丛生,缺乏保护措施。他当即找到主管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隆兴寺内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朱熹题写的“容膝”二字。当时,寺内工作人员把它拓片装裱,一张拓片卖5块钱。习近平得知后说:“以后不能拓碑了。要把朱熹的题字碑封存起来,保护好。”
正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习近平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普查、修复古寺古碑、健全保护制度……他说:“我们保护和修复文物,既是对祖先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在龙门石窟考察,习近平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面对簇拥过来的游客,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
文/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小组】在龙门石窟,习近平忆起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