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5-5-20 14:20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保持中蒙合作稳定性、确定性”



中国和蒙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近年来,中蒙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时表示,中蒙陆路相连,合作不断加深。中蒙关系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个缩影。
人民日报海外网:今年4月举行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您认为这对中蒙关系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沈敏娟: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重申了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我到蒙古国工作以来,听得最多的是各界朋友谈起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蒙时发出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邀约,以及他关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论述。对于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蒙方高层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下,中方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将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正能量、提供新动力。
蒙古国有句谚语,“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这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去年,蒙古国成立了新一届政府,中蒙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愿同蒙方以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持续深化互信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人民日报海外网:您担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以来,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沈敏娟:我一年半前刚到蒙古国工作的时候,走在路上或者首次到访的地方,同事会告诉我,这座桥、那座建筑是中国援蒙工人修的。于是这个人群引起了我很大关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7000多名中国工人来到蒙古国,在各地接续奋斗,建成850多座建筑,包括和平桥、中央体育场、国营百货大楼等众多地标性建筑。这些可爱可敬的中国工人为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120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年清明,使馆、中资机构、华侨代表都会去他们的墓地祭扫。
今年是首批援蒙工人抵达70周年,我特别欣慰,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中方同蒙方就修建援蒙工人纪念陵园达成一致。他们的历史功绩,应该有这样一处场所、一座丰碑,让一代代后人来表达敬意和追思。
更让我欣慰的是,援蒙工人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扬。中国在新时代同蒙方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在蒙古国修建了很多重要基础设施和惠民工程。在中方大力支持下,蒙古国有了第一座交互式立交桥、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现代化残疾儿童发展中心,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即将竣工,有力地促进了蒙方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0/a61811ab-a3e6-4e7d-a184-16d8bfc9a61d.png?id=2b9f8590-e421-4de9-8f91-65418ba1e7ba
人民日报海外网:能否介绍一下近年来中蒙经贸合作的情况?
沈敏娟:中蒙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到182.6亿美元,是2013年的3倍,已经非常接近两国元首提出的200亿美元目标。当前,中国对蒙古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
中蒙贸易约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七成,其中出口占蒙古国出口的九成。同时,中国的手机、新能源汽车在蒙古国也广受欢迎,比亚迪已经成为蒙古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这体现了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
两国贸易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蒙古国提出第四次开垦运动、“白金”计划等,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中方愿分享现代化管理、集约化生产经验,帮助蒙方提高产量,扩大出口,为两国贸易提供新的增长点。
我们也高度重视口岸联通,商定修建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跨境铁路桥,两国即将拥有第二条跨境铁路,我们还就相关的扩能和煤炭贸易达成一致,将显著提升蒙古国对华出口能力。
当前美国滥施关税,严重损害国际贸易秩序和世界经济增长。面对外部动荡局势,中国愿同蒙方一道,保持合作的稳定性、确定性,同时努力把合作的蛋糕做大,相互支持、相互成就。
人民日报海外网:您认为中蒙今后还有哪些可拓展的合作空间?
沈敏娟:我对中蒙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份信心不仅来自于中蒙友好深厚的基础,更来自于两国对发展共同的追求。
展望未来,要紧紧抓住三个“深化”。第一是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去年底我们举行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西里尔蒙古文版发布式,在蒙古国引起热烈反响。我们愿同蒙方分享治国理政经验,特别是区域发展、减贫扶贫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提升执政能力,促进理念相通。
第二是深化发展战略对接。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深度对接。蒙古国提出人工智能、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三大转型,中方完全可以提供支持,同蒙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1+1>2”的效果。
第三是深化互利共赢格局。进一步发挥好蒙古国资源禀赋和中国市场技术的互补优势,加强矿产能源、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打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新的合作亮点,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足、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网:中蒙在人文领域有哪些特色项目?
沈敏娟:中蒙两国人文交流非常活跃。在蒙古国有6所孔子学校和课堂,5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还有150多所计划开设,学习汉语已蔚然成风。据蒙方不完全统计,累计有3万多蒙古国人到中国留过学,占了总人口1%,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两国地理邻近,加上陆续出台了签证、交通、支付等方面的便利安排,到对方国家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年中国公民入境蒙古国达20万,几乎翻了一番,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一季度,北京市接待的蒙古国游客排名第七,翻了一番还多。“China Travel”和“Go Mongolia”双向奔赴,两国人民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近。
中国高度重视同蒙古国文化交流,15年前就在乌兰巴托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两国还开展了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无论是四大名著,还是余华、刘震云的小说,在蒙古国都很受欢迎,有的还被搬上了舞台和屏幕。我们刚刚举办了“敦煌文化周”,通过数字技术让蒙古国朋友实景体验敦煌辉煌的文化艺术。《哪吒2》刚刚在蒙古国上映,掀起当地影迷观影热潮。我也期待着更多中国文化在蒙古国“出海”“出彩”。
今年也是蒙古国“青年年”,我们将举办百名青年互访等一系列活动,增进年轻一代交往,传承好两国传统友谊。
(采访整理:陈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保持中蒙合作稳定性、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