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了新疆的安全、开放和友好”(国际人士看新疆)
记者见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奥萨马·阿布达拉·阿布德尔沙菲·穆罕默德时,他正跟朋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二道桥享用美食。奥萨马是埃及人,在新疆工作生活了7年多。“我感受到了新疆的安全、开放和友好,这是我对新疆自始至终的印象。”奥萨马说。2014年,奥萨马参加中国科技部的“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项目,得到机会前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作。对新疆知之甚少的奥萨马先是求助于网络,但网上西方媒体的一些报道让他感到担忧。他随后又联系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博期间的同学,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塔城人。
“他告诉我,那些都是假新闻。他们在新疆生活得很好很幸福。”奥萨马选择相信自己的老朋友。
2014年10月,奥萨马第一次来到新疆,所见所闻印证了老朋友的话。“这里生活安全方便、文化多元,无论电视还是广播,都有不同语言的节目。”奥萨马说。
多年来,奥萨马跟同事朋友一起去过伊犁、塔城、吐鲁番、石河子等很多地方。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各民族相处和谐,都在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我在做田间试验时,有很多当地群众来帮忙,甚至还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非常热情。最难忘的是有幸和当地人一起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从老人到小孩,都热情地向我介绍当地的美食、音乐和传统”。
奥萨马如今在新疆拥有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他们经常聚会。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回伊犁老家,还邀他一同前往。
随着各种惠民政策实施,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奥萨马真切感受到新疆各地的面貌不断改变,因为这样的变化就发生在他身边,“就拿乌鲁木齐来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和新建的居民区,路上行驶着很多新能源汽车,也有了地铁,交通非常方便,我今天就是坐地铁到二道桥的”。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奥萨马也感受到了新疆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研究室里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很多企业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目前,奥萨马从事植物内生菌方面的研究,致力于盐渍化土壤改良和干旱区农业发展。
来新疆之前,奥萨马就了解到新疆在盐碱地改良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吃盐’植物等,我希望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被埃及借鉴应用。而我研究的方向,就是从极端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或其根系中分离出耐盐菌、促生菌,未来可以通过菌肥来改良土壤,或者让植物适应比较极端的环境,为盐渍化土地的利用提供另一条路径。”
奥萨马在干旱区极端生境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功能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发现细菌放线菌新目3个、新科6个,新属及新种数个,目前已筛选出多个能够帮助农作物生长的抗病促生菌株,有望应用到中国或埃及的干旱区农业生产中。
2020年,奥萨马获得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这是授予为新疆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奥萨马已经习惯了新疆的生活,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金山”——将埃及金字塔和新疆天山紧紧连在一起。(本报记者 李亚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7日 第 02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17/6c030801-e392-41c4-87dd-4fadb8f047fa.png?id=6e2cb0dc-64c5-40b3-904e-a06b9c91dac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