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联合打击保险欺诈:已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杀妻骗保”“伪造交通事故骗取车险理赔金”等欺诈案件正在被严打。
公安部近期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披露,针对当前保险诈骗犯罪活动多发,人民群众和保险机构反映强烈的情况,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
“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发起全国集群战役40余次,依法立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1400余起,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涉案金额累计15亿余元,有效净化了保险市场生态。”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保险行业内采访获悉,多家保险公司成立专项打击工作小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形成跨公司、跨险种、跨地域反保险欺诈能力,向公安机关移交可疑线索。
保险诈骗险种持续增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李有祥在发布会上提到,打击保险欺诈违法犯罪,是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关于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要求的有力举措。
据介绍,各级金融监管部门深化与部、省、市、县四级公安机关联动,以团伙型、职业型保险欺诈违法犯罪为打击重点,聚焦车险、雇主责任险等欺诈风险突出的险种和渠道,充分利用反保险欺诈信息平台和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智能工具,开展专项打击工作。其间,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累计移送可疑线索1.2万余条。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局长华列兵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保险诈骗犯罪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车险、人身意外险等传统类型犯罪仍然突出;二是犯罪手段加速变异、骗保险种持续增多;三是犯罪主体职业化、作案团伙化趋势明显;四是隐性欺诈风险增多。
“不法分子有的裹挟行业、机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作案,有的通过专业‘碰瓷’、多次制造‘高档二手车’碰撞事故骗取理赔金,有的为骗取高额意外险理赔金而进行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性质十分恶劣。为应对金融监管、逃避刑事打击,不法分子的保险欺诈手法不断升级迭代,虚构事故、夸大损失、冒名顶替、虚假销售等犯罪手段变异翻新。新型险种诈骗犯罪高发频发,呈现出由传统险种向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险、运费险、退货险等全保险业态蔓延的态势。另外,此类犯罪贯穿投保、经纪、理赔业务全流程,职业涉及汽修、医疗、鉴定、评估全环节,人员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及保险中介、理赔定损、医疗鉴定、汽车维修等全链条,不法分子与行业、机构内部人员勾结作案,形成‘窝案’‘串案’问题特征明显。”华列兵介绍称。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公安部发布了十起典型案例,其中涉及雇主责任保险频次较高的有三起,分别是:江苏某塑业公司涉嫌雇主责任险保险诈骗案,安徽陆某等人涉嫌雇主责任险保险诈骗案,四川杜某等人涉嫌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险保险诈骗案。
而在此前,各地公安机关公布的保险诈骗案例中,也频频涉及雇主责任险,且大多存在团伙作案。
据公安机关介绍,2024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办江苏某塑业公司涉嫌保险诈骗案。经查,以某寿险推销员陆某、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保险公司间信息共享、承保审核和理赔调查等方面制度漏洞,以被保险人雇员的伤情作为作案工具,通过诱骗雇员签订“阴阳”工伤赔付协议及财产损失收条、伪造银行转款凭证等手段,蓄意夸大损失程度,诈骗保险赔偿金,犯罪团伙及线索涵盖企业经营者、投保人、受益人、保险从业人员等全链条。
对此,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发起集群战役,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9起,涉案金额4800余万元。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将突出新技术运用
实际上,为了打击保险诈骗行为,保险公司也在重要活动时间节点加大宣传保险诈骗犯罪案例。2024年,保险公司通过“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9月金融教育宣传月”“12月专项打击工作总结月”等推进反欺诈宣传活动,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发布反保险欺诈的相关信息和案例,提醒消费者警惕保险欺诈风险。
同时,保险公司也在通过科技赋能和大数据应用,完善欺诈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大数据反欺诈工作模式。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快速识别欺诈案件。结合平安多年的保险管理经验和数据积累,提炼欺诈风险因子,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对案件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实现高风险案件的系统自动识别、实时提示欺诈风险,提升审核及调查的精度及针对性。目前已建成的三个风险模型涉及近800个风险因子。此外,通过提取赔案特征构造关联信息集合,利用关联模型发现异常关联关系,找出风险赔案群体,发掘出窝案串案等团伙欺诈。”上述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华列兵在发布会上进一步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保险诈骗犯罪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经营管理漏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探索依法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的新模式。
李有祥在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以《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为基础,指导行业建立健全各项反欺诈长效机制,加强行刑衔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强调行业联防联控和行业内外部协同,突出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反欺诈领域的运用,开展保险公司欺诈风险管理能力评价。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