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风控、让利促销、大模型应用,消费金融2024“拼”字当头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增资、合规、风控……是消费金融行业2024年的主基调。这一年,行业持牌机构仍保持在31家,面对监管新规、数字化转型提速、市场竞争加剧,各机构的2024年是如何度过的?
“首先整体利率肯定是呈下行趋势,部分公司通过金融科技实现精准风控、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有一定空间降低利率以提高竞争力。同时各家对不良率的接受程度在提高,利用科技手段重塑贷后模式。”1月4日,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的阶段。展望2025年,行业将更加注重规范发展,推动内需作用也将愈发凸显。
消费金融让利加码促消费
2024年,国家推出多项政策提振消费,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并明确“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的政策号召,围绕居民各类高频消费金融需求,优化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以旧换新,为消费市场加快恢复注入金融动力。”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表示,公司将继续挖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具体来看,马上消费聚焦服务收入偏低、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蓝领工人、新就业大学生等人群,提供灵活、便捷的小额零售金融产品,开展了大牌家电迎新惠购、低碳生活节、五一大放价、奥运运动潮等专场促销活动,发放满减券、特惠券、免息券,激发消费动力。
对于以旧换新,海尔消费金融在2024年4月推出“智家分期”,针对家电消费场景,智家分期以“0首付、0利息、0手续费”为特点,支持全流程线上操作。
中原消费金融则通过发放优惠券、积分奖励、28天免费周转权益等方式,2024年累计减费让利超1900万。
除了免息分期、以旧换新等,行业也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近年来,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监管部门多次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降低利率上限。此前,监管部门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将贷款利率从36%调降至24%。随后,在2021年7月,要求将贷款年化利率降至24%以内。
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不断下调,部分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已降至3%以下,有的甚至进入“2”字头,促使消费金融机构也相应下调利率以留住用户。
“整体利率肯定是呈下行趋势。”王蓬博表示,从已知20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情况看,业绩总体呈现收缩态势,且头部机构、腰部机构、尾部机构分化明显。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一些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放松贷款准入标准,导致风险上升、业绩下滑。
“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授信额度和风险策略。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把控贷款准入门槛。”他认为,一来消费者收入不确定性增加,还款能力下降。二来部分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过度降低风险标准,增加行业整体风险水平。
大模型已在消费金融多场景应用
在当前行业降费让利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扩张与风控的平衡,各大机构纷纷迭代其智能风控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大模型则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对于消费金融评级主要提及七大维度,其中风险管理权重占比最高,达到25%,强调风控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性。
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将重点锚向风控领域,不断提高大模型、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能力。
中原消费金融首席风险官周晨卉认为,大模型具备的海量知识和高度模块化的AI能力,可以加快风控模型迭代步伐,提升模型的信息容量,让风控模型更加贴合业务经营情况。
当前,中原消费金融与腾讯云金融风控大模型所积累的风控知识和能力进行互动,将风控策略与算法模型融合,通过数据源及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出“数据+模型+策略”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实现风险识别数据化、反欺诈防范自动化、风险防范实时化。
蚂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与去年相比,公司重点在风控能力建设、以旧换新促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绿色金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风控能力建设方面,日前发布“小红花”智能实时交互式风控系统,支持20多项证书自证提额,增加了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更多合理健康的消费需求。
2024年5月,海尔消费金融与火山引擎宣布共同成立金融大模型联合创新实验室,目前海尔消费金融的大模型已进入生产验证阶段,在效率和产能方面提升了15%至20%,后续其还将尝试将大模型应用到客服场景、营销场景,以代替人工工作,实现自动化语音交互。
此外,平安消费金融通过AI技术打造数据风控、模型风控、敏捷风控等体系,利用数据积累与深度学习算法,智能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准确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提升风控精准度。
仍有多家未达要求
回顾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
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消费金融行业的起步;2013年,监管部门扩大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促进消费升级;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放消费金融公司审批权,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银行掀起了消费金融公司建设热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已经有31家消费金融公司展业经营。
有多位从业者对记者坦言,2024年对行业影响最大的事情,应该就是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并实施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与此前的试行办法相比,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标准,突出强化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进一步完善了消费金融机构的定位,对于促进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由此前的“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提高到了“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记者查阅天眼查统计发现,目前尚未达到该标准的消费金融公司有7家,分别是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
另有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年内通过多重方式迈入10亿元注资门槛。
此外,还有多家已满足监管要求的消费金融公司仍在持续增资,进一步扩充资本实力。9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12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补充资本,增资后注册资本由52.15亿元增加至60亿元。另有海尔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
王蓬博预计,2025年增资潮仍可能持续。一方面,还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尚未达到10亿元“及格线”,需要继续增资以满足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将继续加剧,已达标的机构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也可能会选择继续增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