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这一新政策,菲农业部被批“欺骗消费者”
【菲龙网专讯】近日,两个团体声称,农业部 (DA) 取消进口大米品牌标签和等级分类的举动是解决价格操纵问题的“肤浅尝试”,只会“欺骗”消费者。大米观察组织 Bantay Bigas 的发言人埃斯塔维洛(Cathy Estavillo)称该措施是“反农民的”,因为它将允许进口大米品牌伪装成当地产品。
她表示,与本地大米相比,进口大米通常质量较差。她说:“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消费的大米来自哪里,这将对他们的健康、营养和家庭产生影响。”
据了解,农业部长 Francisco Tiu Laurel Jr. 上个月宣布了农业部取消进口大米品牌标签的决定。
他说,在进行市场访问后,农业部注意到一些零售商和贸易商混用标签,试图误导消费者。此外,农业部还下令取消进口大米上的“优质”和“特惠”等标签。
权宜之计
然而,对于农民组织 Kilusang Magbubukid ng Pilipinas (KMP) 来说,这项措施不会解决价格操纵问题,因为它无法解决影响大米行业的“长期问题”。
“取消大米标签不会降低价格或使消费者受益,”KMP 主席拉莫斯 (Danilo Ramos)说。“这是一项绝望的措施,无助于解决囤积、牟取暴利和将大米价格降至每公斤 20 比索的失信承诺。”
该组织的声明中写道:“农业部没有对这些剥削行为采取果断行动,而是选择肤浅的、临时性的解决办法,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