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融大咖说|专访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跨境理财通2.0”受热捧,海外投资需求旺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思杰 香港报道
10月29日,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论坛期间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境理财通2.0’能够被如此迅速地推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意外。”
黄王慈明指出,“跨境理财通2.0”推出以来受到投资者热捧,短时间内参与人数显著增长,充分表明了海外投资与资产配置的旺盛需求。
“跨境理财通”在今年2月正式迈入2.0阶段。广东金融监管局关于“跨境理财通2.0”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大湾区内地九市已报备32家试点银行,大湾区参与试点个人投资者12.5万人,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900亿元。
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迎来10周年之际,市场也期望能推出更多优化措施。黄王慈明建议,可以试点允许两地的从业人员在对方市场开展产品推荐等投资服务。
针对两地人员牌照不互通的问题,黄王慈明希望未来可看到有限度的突破,如发放特定牌照,以及通过行业组织来推行注册制等相关做法,一定程度上允许拿到牌照的香港代理在内地进行推荐,同时内地的产品也可以在香港做有限度的推荐。
黄王慈明表示:“解决问题的途径总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两地能够找到一个相互认可的基础,并确保投资者得到充分的保障。”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期发表的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到,金融领域是关注的焦点。在优化证券市场、深化互联互通、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等方面,施政报告均提出了重要举措。
在丰富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黄王慈明建议可以研究开发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产品:“如果我们要推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那么众多基金的投资标的未必局限于人民币资产,而是可以放眼全球,投资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包括东南亚、欧洲等地的债券市场。”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正在持续发力,开拓海外新资金、争取企业上市、优化上市审批和提升市场效率。
当地时间30日上午,沙特阿拉伯投资中国香港市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沙特证交所上市。这是香港为拓展资本市场,引进更国际化的投资者和资金来源的又一尝试。
对此,黄王慈明表示:“在中东推出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东地区拥有庞大的投资需求,其投资方式不仅限于二级市场,还可能涉及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投资。”
黄王慈明指出,香港资本市场以往更多聚焦于欧美。然而,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香港需采取多元化策略,探索包括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机遇。
合作措施解决香港基金行业痛点
《21世纪》: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和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您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黄王慈明:香港基金行业对整套涵盖5项的合作举措报以了极为热烈的欢迎。其中,REITs等新产品的引入,以及基金互认机制的改进,为深化两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期盼的。
回顾过去十年,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解决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而4月份推出的这些措施,无疑是对这些痛点的精准施策与有效破解,因为这些优化举措最终将促进内地与香港投资者的互利共赢。以基金互认为例,这两个痛点的解决,意味着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经营管理公司和产品能供内地投资者选择,从而增加市场的竞争,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投资人。
因此,无论从宏观上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从微观上考虑投资人的角度,这5项措施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1世纪》: 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就基金互认安排的优化措施发表建议规则修订,包括放宽基金跨境销售限额和海外转授职能的安排。您认为这些优化措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黄王慈明:这两个问题一直是行业内普遍关注的主要痛点。其中,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问题便是一个焦点。
在过去十年里,基金互认所能提供的主要产品大多集中在大中华区或亚洲区域。然而,若能适度放宽转授职能的限制,一些环球产品,如欧美或其他市场的产品,均可通过该机制参与进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这将极大地丰富内地投资人的投资选择,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产配置,并且有机会抓住更多的市场投资机会。
可试点两地从业人员跨境推介
《21世纪》:“跨境理财通2.0”实施以来,跨境投资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投资者对哪些类型的产品需求较高?
黄王慈明:“跨境理财通2.0”能够被如此迅速地推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意外。
短时间内参与人数的显著增长,充分表明了海外投资与资产配置的潜在需求之巨大。从产品层面来看,目前已有300多只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可参与该计划,涵盖了股票、债券、混合型以及货币型基金等多种类型。相较于“1.0”版本,其产品线丰富了许多。
然而,若要真正将其做好,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是“跨境理财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ETF互联互通其他跨境计划所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即是否存在一个有效机制,能够允许两地的从业人员在对方市场开展产品推荐、营销以及投资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
当前,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在于,香港的从业人员无法自由前往大湾区的其他内地城市进行产品推广,甚至无法在内地进行基本的海外市场、海外产品情况或经济预期的介绍。因此,我们期望能够建立一个新机制,以“跨境理财通”为试点,允许两地的从业人员在对方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推广、营销及配套服务。
考虑到许多内地投资者在海外投资方面经验有限、理解尚浅,他们在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时,无疑需要更多的信息资料,这包括海外经济的整体状况、市场走势、产品特性以及各个层面的细节。如果香港的从业人员能够获得相应的牌照和许可,在内地开展这些工作,那么“跨境理财通”和其他跨境计划都将能够提升至一个全新的层次。
我们深知这并非易事。然而,若要真正推动跨境理财通或者其他互联互通项目的完善,此领域的改革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期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推行试点模式,或者发放特定牌照,这类牌照或许并非全面许可,而是带有限制的。另外,探讨通过行业组织,如借助内地的行业协会,来推行注册制等相关做法的可行性。我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总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两地能够找到一个相互认可的基础,并确保投资者得到充分的保障。
“基金简易通”有利于提高产品时效性
《21世纪》:香港证监会将于11月4日推出基金认可简易通道“基金简易通”,合资质的简易基金最快15个工作日内可被授予认可。此举对巩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有何重要意义?
黄王慈明:这一诉求已在业界被提出多年。例如,十多年前,业界常诟病香港证监会审批产品的时间过长。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香港证监会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推出新的改革措施,而此次的突破同样受到了行业的热烈欢迎。
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Time to Market”,即产品推出至市场的及时性,需与当时的投资环境相契合。试想,若一款产品需耗时半年甚至更久才能推出,届时经济周期或利率环境可能已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该产品对投资者而言失去吸引力或不再合适。因此,缩短简易基金审批期限,可以使投资者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选择更符合其投资需求的产品,这无疑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在投资领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要落实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中东上市。您认为这将对吸纳海外资金配置港股,进一步优化证券市场方面有什么积极作用?
黄王慈明:从宏观角度来看,香港的资本市场以往更多聚焦于欧美客户及其资金来源,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我们需采取更为稳健且多元化的策略,即拓展客户群至除欧美和内地以外的地区,如中东和东南亚等,全方位挖掘这些地区的市场机会。
为此,从上市公司、投资人等各个层面,我们都应努力扩大投资基础和发行人基础,这将是未来拓展香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中东推出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ETF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东地区拥有庞大的投资需求,其投资方式不仅限于二级市场,还可能涉及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投资。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审视如何进一步开发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尤其是在基金领域。一方面,这些基金可专注于投资人民币资产。但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我们要推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那么众多基金的投资标的未必局限于人民币资产,而是可以放眼全球,投资于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包括东南亚、欧洲等地的债券市场。
关键在于,这些基金可以允许以人民币进行投资,并在赎回时同样以人民币支付。实际上,香港市场已存在很多能以人民币投资的产品,其投资标的并不局限于人民币资产,而是涵盖了不同的市场和资产类别,这一产品线也相当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1世纪》: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产品具备哪些优势?
黄王慈明:这些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基金种类的多样性。投资者们的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偏爱投资人民币资产,而有的则希望进行环球投资,却又担心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无法直接参与其中。
幸运的是,市场上已经涌现出这类产品,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选择。当投资者持有人民币时,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存款或债券购买,而是可以通过这些以人民币为特色币种的产品,进一步拓宽其投资领域和范围。
我认为,这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方式来使用人民币。而要将一种货币真正打造为国际性的工具,不仅需要在贸易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更需要在投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多元性和产品的丰富性,以供投资者选择。
策划:于晓娜
记者:袁思杰
监制:朱丽娜
编辑:李莹亮 朱丽娜
设计:黄丹虹
视频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