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抗议大米进口,暴露了菲律宾最大的危机
作者:山风
【菲龙网专稿】菲律宾今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国会议员们关注的“毒品战争”,”POGO”,还是与大国的冲突?都不是,是大米!
最近,小马总统又被骂了。这次骂他的人,不是副总统萨拉,而是菲律宾的农民。被骂的原因,是因为小马总统批准进口大米。10月20日,农民组织 “Amihan 全国农民妇女联合会 ”和大米观察组织 “Bantay Bigas ”批评小马科斯政府将进行新一轮大米进口。该组织一名发言人说:“进口大米只会破坏菲律宾农民的利益,以及菲律宾的粮食安全。”
在当地农民看来,进口大米会影响大米的价格,最终影响他们的收入。然而,在小马总统因为进口大米被骂这一新闻的背后,藏着菲律宾最大的危机。
我们先来算笔账。菲律宾目前有1.1亿人口,2023年本地的大米产量是1230万吨,平均到人就是111.8公斤,再平均到月,每个人就是9.32公斤。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菲律宾每年还需要进口大米。根据农业部的数据,菲律宾连续多年都是世界最大大米进口国。
加上进口量,我们再算一下,总量就变成了1700万吨,每人占154.5公斤/年,每个月大约就是12.88公斤/每人。这对一般人似乎是够了,但实际呢?根据专栏作家里卡多·萨鲁多(Ricardo Saludo) 的推断,大约有 2500 万菲律宾人正在经历中度或重度饥饿,并且这一数字在三个月内增加了 600 万。
他的推断来自菲律宾社会气象站(SWS)9 月份的季度饥饿调查报告。SWS调查发现,前三个月内至少一次无粮可食的菲律宾家庭比例从 6 月份的 17.9% 上升至9月份的 22.9%。
菲律宾的耕地面积10.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而且菲律宾处于热带,可以实现一年两熟或三熟,按理说菲律宾不应该缺粮食。与菲律宾类似的越南,耕地面积只有9.33万平方公里(1.4亿亩),2023年大米产量达4340万吨,当年出口大米760万吨,排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泰国。
那么,为什么菲律宾的大米产量上不去,即使加上进口大米,仍然有很多人在挨饿呢?历史原因太复杂,根据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土地问题。菲律宾的农业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家族手里,由佃农种植粮食作物;另一部分在小农手里(平均面积2.8公顷);剩下20%的土地是大公司雇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热带农产品。
农民要种地,种什么要按照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想法来。很显然,在大地主、大资本家看来,粮食不一定是赚钱的作物,他们当然可以用土地去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获得高回报。这种土地所有权形态,无法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对应匹配关系,也无助于提高粮食的生产率,成为了阻碍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是城市化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原本就落后的农村后继无人。1975年菲律宾的城市人口比例为 35.6%,到了 2010 年已经达到 66.4%, 2023 年更是达到了75%。因此,最后留在农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孺,劳动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气候因素。菲律宾属于海洋季风性气候,全年的降雨量较多。平均每年要遭遇大约 20 次台风,旱灾、洪水和风暴等灾害更是频发,这使得本来就脆弱的菲律宾农业经常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更加引发粮食减产。
四是政府投入。虽然每届政府对农业都有规划和投入,但由于政策的持续性和投入的力度和以及腐败和效率的问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农业要发展,是需要政府来托底和推动的。而对于任期只有六年的政府来说,要他们愿意把钱花在一时看不到回报的领域,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再说回小马总统为什么会被骂。事实上,他被骂也不冤。先是刚上台的时候,他就承诺要让民众吃上每公斤20比索的大米,但今天去马尼拉的市场看看,你会发现价格基本都在每公斤58比索左右,大米价格不降反升,自然引发民众不满。后来,为了控制价格,他又不得不下令增加大米的进口,所以这又导致了农民的不满。
大米价格的升降是个双刃剑,涨了,消费者不满意,降了,农民不高兴,这才让小马总统“两头受气”。然而,这两端实际上却都维系着千百个家庭,万千张嗷嗷待哺的嘴。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人民要是吃不饱饭,是会出大问题的。
菲律宾没米是最大的笑话 随风揽月 发表于 2024-10-28 20:45
菲律宾没米是最大的笑话
跟泰国借过不少https://assapp.flw.com.ph/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