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4-10-15 22:32

“塞铁”小哥读《孟子》:文化交流搭建跨国友谊桥梁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⑦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35df64f1-d4ca-4a86-ad5a-449ce522ac9c.JPEG
菲利蒲
(塞尔维亚)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当塞尔维亚帅小伙面对镜头背诵起儿时学习的“《孟子》二章”,他想起多年前父亲带他漫步在复旦校园的草坪上,向他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光。如今,菲利蒲与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求学的留学生一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dc8bf3bc-db4e-482a-bc2f-a2ba188e1bd1.gif
菲利蒲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8岁时,他就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小学二年级就当上了留学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了中国语言、了解了中国文化,亲眼见证了中国城市的繁荣发展,还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随着近年来中塞“铁杆友谊”结出更多果实,作为一名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菲利蒲希望在学术和外交领域,成为中塞“钢铁友谊”的桥梁。在菲利蒲看来,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从历史中学习,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答案,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令它同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许多全球南方国家拥有共性,能够成为各国传统文化中全新的注解,推动各国真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170c8346-b23b-4db0-8d09-e4d412fd112e.gif
文化交流推动多边合作
在上海长大的菲利蒲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来中国读书,在中国长大,让他能从学理上和实践中真正地了解中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理解。他撰写过很多论文、报告,也翻译过许多中文文献,通过这些实践,努力地认识中国。在菲利蒲看来,中国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国所具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以及中国所特有的自信、包容与智慧,是前无古人的,极其特别。”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911f29bd-cba5-4359-a51d-c16940cf8ba0.gif
菲利蒲说,在塞尔维亚如今有两类机构活跃在中塞文化交流第一线,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中心提供一整套“沉浸式”课程,帮助普通民众零门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制造业大国,鲁班工坊的出现则让更多希望用劳动与双手改善国家,推动国家发展的青年群体拥有实践平台。
最近回家乡探亲的同时,菲利蒲还体验了“中塞”合作的标杆落地的高铁项目。“前几天,我搭乘火车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去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这条铁路就是由中国建造的。这种建设高铁的能力与经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的体现。”让菲利蒲特别感动的是,两国在双边层面签署了很多重要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方将在未来3年支持50名塞尔维亚青年科学家赴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学习。“我们将看到学生们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向世界各地,推动当地的发展。”
在菲利蒲看来,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沟通、相互学习。“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种交流和沟通将使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我期待有一天能成为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所有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抱负。”菲利蒲认为, 中国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对于全球发展而言,“这是件好事,是个好兆头”。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ff378d44-57b4-408d-a151-d127a6a5c7db.JPEG
见证发展讲述中国故事
菲利蒲已经不记得是谁给他起了这个中国名字。有时他也会纳闷,“别人的‘菲利浦’都是三点水的浦,为啥我是草字头的蒲?”尽管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更有中国味道的名字。“我叫菲利蒲,蒲松龄的蒲。”遇到新朋友时,他总会这样自我介绍。
菲利蒲在旧照片中看到二三十年前的五角场,它曾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现在,五角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街区,夜晚车水马龙、灯火通明。“透过五角场的建设,其实可以看到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发展。在短短几十年,中国的许多城市,都经历了这种飞速发展。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一旦亲眼见证这种发展,你就必然会对它肃然起敬,希望向面临同样问题的国家分享这一份故事与经验。”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0361749c-1b06-484f-98a8-7bd8cdbcd69a.gif
他分享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和’,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人与人交往的和睦、处事中的和善,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早已渗透到了国人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是当代中国对‘和’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如今全球范围内和平尤为珍贵,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一起努力。”菲利蒲说。
菲利蒲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虽然现在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他告诉我们,年轻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键桥梁。他希望,除了自己能够成为多边交流的“桥梁”之外,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桥梁”,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多边交流作出贡献。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0/15/2bbd0a1f-89cd-4442-80b5-d98f49e7933f.JPEG
新民晚报
记者:戴天骄
视频:孔明哲
摄影:陶磊
海报:蒋玉涛
翻译:林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塞铁”小哥读《孟子》:文化交流搭建跨国友谊桥梁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