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不忘初心
(原载于《菲律宾商报》)
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前身是由华人甲必丹陈谦善等华人社区领袖于一八七八年创立,原名为“菲律宾中华总会善举公所”,一九五七年易名为“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后来因政府手续要求,再度易名为如今的名称。
善举公所并非菲律宾独有,而是在全球各地早年的华人社区都能见到,英文名称一般叫Chinese Benevolent Association。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华侨华人。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人下南洋淘金以及被“卖猪仔”到欧美地区后,抱团取暖的主要机构。它扮演者接济同侨的职责,凡是涉及华侨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善举公所,之所以叫公所,顾名思义是整个华人社区的公产。
菲律宾的华侨善举总会成立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六年,经营着菲律宾第一家华人医院,也是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中华崇仁总医院,此外还有崇仁医学院、华侨义山、善举施诊所以及华侨养老院。
华人社区一八九一年集资创办崇仁医院是因为全球爆发霍乱,菲律宾卫生设施不足,华人必须自救。而创办华侨义山是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禁止未洗礼改信天主教的华侨死后葬在天主教坟场,华侨面临死无葬身之地的局面,鉴于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并非易事,因此在甲必丹陈谦善等人的牵头下,购买天主教拉罗马坟场旁边的空地,开辟为华侨义山。
华人社区又在一八九九年创办小吕宋中西学校,也就是现在仍然在经营的菲律宾中西学院,其创办人是陈谦善的儿子,清政府驻马尼拉首任总领事陈刚。陈刚在马尼拉出生,被送回国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后被清政府委派到马尼拉担任总领事,负责处理华侨和西班牙殖民政府的事务,他也是中国派来菲律宾的第一代外交官。
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近一百五十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秉承先辈的壮志宏愿,服务华人社区,坚持慈善事业,始终未违背“善举”二字。
大家都知道,海外华人社区有“三宝”或者三大支柱,即华文学校、华人社团和华文报纸。没有这三个支柱,就无法构成完整和成熟的华人社区。目前我们菲律宾最活跃、发展的最好的是华人社团,有人非正式统计过,大大小小华人社团两三千个,因此有人开玩笑说,王彬街掉下一块招牌,定会砸中一个理事长。
至于华文学校,目前全国仍然有一百多家华文学校,虽然良莠不济,但依然能兢兢业业,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知道,华文教师的待遇不高,面对昂贵的物价,靠教书养活一家是不可能的,因此华社集资补助华文教师的薪资和福利,成立多个基金会让有困难的教师申请补助。
惟最辛苦,政治风险最高,最难做的华文报纸是最不被华社重视的。要知道,华文报工作都是晚上,一般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更晚,以确保隔天有报纸可读,全年几乎无休,只有四天不出报纸,圣周两天,圣诞节一天,元旦日一天。
华文报纸是联系华人社区最重要的通讯工具,虽然部分现在已被微信、Viber等取代,但就如商报社长于庆文说的,报纸是历史的记录者,一百年、两百年后,它依然能给后世研究历史、研究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学者提供非常宝贵的资料。因此全球很多图书馆、博物馆仍坚持收藏报纸并将它们数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菲律宾亚典耀大学等,都珍藏有华文报纸。
但面对这么辛苦的一份工作,其薪资和福利待遇却远远不如华文教师,甚至被很多人讥讽为“乞丐”,原因是部分华文报从业人员因生活需要,大肆收红包,甚至开口讨钱,但相信这些人是少数,多数员工数十年来依然是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只为给读者带来最新最准确的消息。
话说回来,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意识到这一点,日前跟各大华报、电视台签署华文媒体福利协议,为华文媒体从业人员提供医疗和丧葬福利如下:
根据华文媒体从业员医疗优惠协议备忘录,凡任职五年及以上华文媒体从业员,可享以下优惠:
一、在菲律宾中华崇仁总医院暨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项目方面:化验、住院、检测等,以及凡属崇仁总医院的设施和仪器与医疗药品,均可提供25%折扣。如果是携有合格长者卡(Senior卡)或残障者卡(PWD卡), 除享有应的折扣外,再给予20%折扣。 (惟不包含医生费,可自行与医生商量)。
二、在中华崇仁医科学院方面,凡直属子女报读中华崇仁医科学院任何学科,均可享有50%折扣的学费优惠。
三、在华侨义山方面,凡属华文媒体工作逝者,可申办免费火化,可申办免费骨灰安放。
四、以上优惠办法将长期执行,若有特殊情况,将由董事会修改或调整。
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不忘初心,关怀华文媒体工作者,提供优惠福利,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二零二四年十月九日
华人华侨都不容易哦,希望继续发扬慈善事业{:1_13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