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4-9-10 11:01

陈淳淳:菲律宾华人社团民俗文化研究(二)


(原载于《菲律宾商报》)

华人社团组织的背景

据史料记载,华人来到菲律宾,可追溯至宋朝。到明朝时期,华人移居菲律宾的人数逐渐增加。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菲律宾后,西班牙殖民当局对中国人采取了极端排斥和岐视的态度。从1603年到1820年,中国人在菲律宾受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六次大屠杀。 1766年和1769年,西班牙国王两次颁布法令,要求将中国人全部驱逐出菲律宾。到了1778年,新任菲律宾总督巴斯科(Basco)推行了他振兴菲律宾经济的计画,为了利用中国人开发菲律宾群岛,巴斯科(Basco)改变了对中国人限制、排斥的政策,放宽中国移民。 1850年西班牙殖民菲律宾总督颁布法令,鼓励庄园主和种植园主输入中国农民劳工。而此时,在中国的闽南地区,遭受连年的战乱、灾荒迫使大量沿海居民到海外谋生。这一时期厦门和香港与马尼拉有定期的轮船通航,这就给了闽南人与广东人来菲律宾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至19世纪中国人在菲律宾的人数达数万人,而闽南人占八成以上。

西班牙殖民当局一方面要创造商业机会吸引华人来马尼拉,以便利用华人的财富及技能,更重要的是购买中国商品。另一方面又害怕华人的经济力量,及不可预测的大量涌入马尼拉的华人人口所构成的威胁。为了控制华人,西班牙殖民当局制定了课税政策,对华人实行隔离及改变信仰等手段作为控制华人的工具。西班牙人主要的目的是控制社会及榨取财富,而华人作为当时最富有的外侨,正是西班牙财库的最大基石。他们对华人征收居住税、人头税、商业税、劳工服务税,除了这些法律内的税收外,还征收许多法律外的收费,而华人只能是接受及适应其制度。

为了对华人实行全面的控制,西班牙殖民政府严格限制了华人的行动及居住规定,只有信奉天主教的华人被允许居住在西班牙人主要居住区的最接近内地的外面。华人被禁止离开马尼拉近郊,华人被按排住在规定的市场及营房综合体,叫做“八连”(PARIAN),“八连”位于马尼拉的城墙外,但是在西班牙殖民政府的大炮的射程内。 “八连”居住地把华人与王城内的西班牙人聚居地及土著、改教的华人隔离开来。 “八连”建于王城以北的沼泽地,是一个充满疾病的火坑,该居住区经常发生火灾,造成无数华人华侨生命与财产的损失。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华人华侨把“八连”变成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狭窄的街道有药剂师、面包。

店、屠宰店、食摊、裁缝店、书本装订店、补鞋店、画像馆等。 “八连”前方是浅水滩,涨潮时涨满了水,可以装卸货物,华人华侨把“八连”经营得充满生机。然而,长期被压迫的华人终于在1639年激发了一场起义,这场华人暴动以二万多华人被西班牙人残酷地屠杀而告终。自1603年至1820年,华人华侨先后经历了西班牙殖民当局的六次大屠杀近十万人,在1686年华人再一次被西班牙人屠杀后,华人在马尼拉的人数只乘下四千多人。然而反华政策,使西班牙人意识到华人人口的减少,严重损害了自已的经济利益。因此,在1790年推毁了马尼拉“八连”,西班牙人解除了对华人华侨居住地的限制。华人华侨被允许到邻近的省份敦洛(TONDO)和甲美地(CAVITE)定居,自由地与混血儿及土著人口混合在一起,并被准许到边沿的省份,但被限于从事农业工作。

十九世纪初,大量的华人华侨再次移居菲律宾,这一个时期,定居菲律宾的华人华侨从几千人猛增到十几万人,由此,菲律宾华人社会从一个小过度性的聚居地变成一个高度密集、有进取性和有效益的商业机制。外侨的迅猛扩张,这与条约港口的开放,西班牙当局鼓励华人移民、放宽限制华人华侨居住地及职业的法律有一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西班牙当局通过提供致富的机会,吸引了华人移居菲律宾。

华人华侨再次成为菲律宾的商业中心的重要角色。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宿务(CEBU)和怡朗(ILOILO)的贸易开放,华人华侨到达群岛各地零售进口产品,收购和运输农产品,并出售给外商出口,在烟叶业,政府最初垄断其耕种,华人控制其运输。随着政府垄断的结束,华人接着垄断烟叶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进入菲律宾,马尼拉从一个转口站和西班牙殖民地首都变成一个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市场,成为太平洋贸易的中心。马尼拉湾是最好的天然港口,很多外国商船开进了马尼拉湾,华人开始兴旺起来。马尼拉的华人继续从中国进口商品,经营小零售贸易,从事手工艺制作。华人购买外国商品在菲律宾群岛各地销售,转卖农产品给出口公司,从事放贷,做苦力劳工经纪,经营主要的包税区(收税、斗鸡和鸦片),开始参与糖、烟、酒的制造。

华人华侨在菲律宾随着人数的大量增加,可到的地理范围的扩大及财富的增长,对其保护利益的组织及促进社会的认同的需求也增加了,随着华人经济实力逐步在增强,华人社团也开始萌生了。华侨社团的兴起,大约产生在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未期。这一时期,华人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组织,协助处理与社会外部力量的冲突,调解华人内部的矛盾,华人集中集体力量,组成了数世纪以来近乎都是福建人的华人社会。最早成立的社团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宗亲会”、以经济活动为纽带的“行业商会”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的“佛教会”、以及各种“慈善会”,而文学社团大约产生在19世纪末页,特别是20世纪初叶,其源头可直接追溯到菲律宾华文报纸与华文学校的兴办。 (未完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淳淳:菲律宾华人社团民俗文化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