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6-1 14:06

职场现形记:《庆余年2》庆帝打死赖明诚背后的隐秘

赖明成这么仗义执言、大公无私、清正廉明的好官,被庆帝杖杀了。似乎真的应了《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那句话: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
那么,赖明成为什么被当场打死?范闲、二皇子、庆帝当时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作为职场小白,我们要从赖名成身上吸什么样的教训?防止被大领导坑到如此地步?
在原著中,赖明成还有另外一层特殊身份,他是长公主一脉的言官。都察院其实已经闲散很长时间了,要查案有鉴察院,要参奏有御史台。


手里没实权,平时不办案,闲散太久,忽然得到了长公主的提拔和赏识,就会疯狂刷存在,这就是赖明诚着急跳出来的心态。
然而,全盘的崩坏从庆帝的御书房开始。
从一开始,范闲先参了陈萍萍。这是两人一开始就商量好的剧本,你怎么参奏,我怎么撇清。你从这里出招,我从那里一挡。
这是两人在陈园就商量好的剧本,混官场的都明白,表面撕的越厉害,底下其实越黏糊。职场打假拳嘛,玩的都是花活,耍的都是套路。


赖明成一看这阵势,立马抛出了第二条罪状,参范家父子的“家风”问题。“家风不正”算是什么罪名?不缺心眼到一定程度,搞不出这么这么蠢的问题。
家风是风气问题,甚至都不是作风问题。
在大庆宇宙,开青楼、纳小妾都不是问题,家风算哪门子问题?
范建也很光棍,“教子无方”我认了。罪魁祸首范思辙也让我撵到北齐了,“流放三千里”也超公里数完成了。
你总没话说了吧?
如果按照官场的规矩,大家意思意思得了,真要把人往死里得罪?
庆帝已经有些不满意了:“你觉得怎么个担责?”


没想到,赖明成居然开始耍赖,“流放”不算公里数,还要“降爵严斥”。
赖明成这就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庆帝是“看你的意思办”,不是“照着你的意思办”。
朝堂大事,咱俩谁说了算?
眼看赖御史的楼要彻底歪了,庆帝觉得应该稳一手。
没办法,抱月楼的二当家是范思辙,大东家可是三皇子李珲圆。手心手背都是肉,赖明成一板子下去,打疼的可是庆帝。真要深究下去,庆帝这个当爹的,算不算“教子无方”,有没有“家风不正”。
林相,你觉得呢?
林若甫跟陈萍萍一样,都属于拆雷管的。作为范闲的未来老丈人,他必须要把这个愚蠢的问题,连同愚蠢的范闲一起,稳稳接住,然后化掉对方的攻势,发到二皇子那边去。
接、化、发,懂了吧?


“抱月楼的人命官司都没说清楚,怎么聊上家规了?”
你看,老江湖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句话水平极高,借力打力,不但接住了嘶嘶冒烟的雷管,还直接扔到了对面。
偏偏秦老爷子还加了码,臣附议!
请注意:秦老爷子是太子那边的,关键时刻当然要踩二皇子一脚。
为了缓和局面,庆帝说了一句:“人命关天,查无实证,范家的事就算了吧”。
这就属于,直接为该事件定了性。
如果赖明成见好就收,事情远远不会发展到后面的地步。


这里简单的概括一下上半场基本情况,
林若甫,是全程负责拆雷管的,
二皇子,是全程默默翻白眼的,
赖明成,是全程搂不住火的,
范闲是从头到尾只负责缺心眼的。
眼看流程过半,赖御史手里还捏着俩王四个二,还没显出我来。
手里没实权,平时不办案,好容易找到点“大事”还不抓紧时间,做大做强?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在单位中那些官瘾很大,地位不上不下,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小领导。
手里稍微有点实权,表演欲望都特别强。
“参奏二皇子,有杀人灭口之嫌”。刚刚庆帝不是说了嘛,“查无实据,算了吧?”所以他就抛出这么个问题来。
二皇子看起来很慌,其实一点也不忙。范无救那边已经死的很透,彻底没救了。


赖明成手里一点实质证据都没有,真把自己当老赖了?
你要证据是吧?范闲在上一集就已经已经给我了。京都十五个贪官的名字够不够?
此言一出,百官惊悚。
此时,每个关键人物都给了一个镜头。
范闲振奋,太子侧目,
二皇子吸气,陈萍萍叹气,
秦老爷子转目,林若甫玩味,
在抛出这个重磅消息之后,赖明成要求重查二殿下与长公主走私一案。
庆帝只有两个字:“不准”。
这案子更没法查,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内库往北齐走私的都是玻璃、肥皂,穿越者制造的高档奢侈品。
陈萍萍的黑骑就是北齐养活的,这等重大机密怎么查?
查?查你个大西瓜!


所以,庆帝之恩能够选择再次压下:范家父子,罚俸半年。
范闲下江南整顿之后,整个内库都是范家的。
罚俸?还不够范家塞牙缝!
庆帝这时候已经压着火了,他的话是:赖明成、赖御史、满意了?
这话其实已经很重了,前面是名字,后面是官称。
意思是:老赖,你懂我意思吗?别搞事情了,正常点,别撕了,大家都着急下班呢。
这是堂堂天子亲自给臣子的一个台阶,更是皇帝给御使的台阶。庆帝此时已经不是在尊重赖明诚这个人,仅仅是对都察院这个群体留的最后一丝颜面。


然而,作为御使,还没演够,他不肯下。
庆帝的眉头皱了起来:你还想怎样?
赖明成不达目的不罢休,降爵!
好家伙,老范家一个流放,一个罚俸。
抱月楼真要查清了,实锤了,庆帝这边是不是也该退位了?
所以,赖明成甩出去的雷,终于在庆帝身上炸了。
天子家风不严,还怎么教化万民,还怎么垂范天下?
即便话说到这份上,庆帝依然很有君王风范地保持着克制。
“家风不严,罪不至此吧?”
注意,庆帝在珠帘后面,大家看不清他皱紧的眉头。但是,他的语气也尽量平和。因为他知道这句话带刺,就想用语气中和一下。
赖明成已经开始蹬鼻子上脸,“三思啊,陛下”。


庆帝啧了一声,差点就把F开头的字母骂出口了。
请注意:庆帝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吞咽动作,这就是打落了牙齿和血吞。
你这是逼着朕改旨意,是吗?(你是在教皇帝做事?)
庆帝的愤怒在积蓄,两轮下来,说这话已经很重了。
“二皇子已经禁足半年了,你还不知足?”
直到此时,庆帝依然是满头黑线在拆弹。
皇家的脸面都丢尽了,散了吧!
二皇子重重一抱拳,感谢老爹亲自趟雷,这把顺利过关。
“陛下,臣还没有参完!”
赖明成作为这场小朝会的发起人,手里的黑材料一大堆,在家里憋了好几天的超必杀都还没放出来,怎么能轻易放当事人离开?
仔细看,庆帝此时的动作,就像强压着自己往火药桶上坐一般。


如果说上半场赖明诚让庆帝丢的是皇家颜面,那么下半场赖明诚久石让庆帝丢开国家权柄了。
果不其然,赖明成接下来要参的是监察院。
此话一出,蠢如范闲也知道,赖御史彻底翻车,再也无法挽回了。前面讲的很清楚,赖明成最初是长公主的人。长公主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范闲掌管监察院,再接手内库。
这与她的根本利益严重不符,扳倒监察院就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监察院作为皇权的延伸,皇帝建立它的初衷就是“法外用刑”。
皇帝怀疑臣子,又找不到证据,只能依靠鉴查院的阴谋手段。
像明朝初年著名的“胡蓝之狱”:皇帝怀疑他有叛变之心,但又找不到证据。于是,由锦衣卫指挥使出面告发,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直接将其处决。
同样的桥段,《庆余年》中也曾经出现过。庆帝怀疑水师提督党骁波有问题,范闲和影子里应外合将其杀死,顺利接收了水师。
此刻,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的赖明诚神功大成,脑洞已经突破成了黑洞。他让庆帝裁减鉴查院,将鉴查院事务分散于六部。就相当于让范闲弃剑不练,让大宗师自废武功,让老美销毁原子弹。
这种国家层面的自毁长城,不但北齐、东夷举双手赞成,联合国都要为你点赞。


如果换个思路,如果赖明诚提议,把林若甫手中的相权拆分至六部,这才最对庆帝的胃口。
搞不好庆帝还能转嗔为喜,甚至能从帘子后面冲出来亲他两口。皇帝最想要的就是集权,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懂?
赖明诚拆分鉴查院这个提议明显属于智商不够,情绪来凑。这一番看似良苦用心,实则愚蠢至极的主意,此时庆帝已经认为赖明诚属于年老昏聩加胡乱开炮型。
陈萍萍事后跟范闲解释,这是触了庆帝的逆鳞。
庆国中兴?别逗了,庆帝的终极目标是发动战争,踏平北齐,征服东夷。
果不其然,赖明成滔滔不绝、慷慨陈辞之后,最终把矛头对准了庆帝。
这下好了,赖明诚前面的层层铺垫,步步紧逼,终极目标居然成是“打到封建帝国主义”?
气氛瞬间热烈起来了,御书房里闹革命?
赖明诚,真实诚。要穿越者叶轻眉、范闲都不敢这么干。
不,您还是先回大宅门,教育一下白景琦,保不齐他就能穿越成汉武大帝。
赖明诚没那革命觉悟,更没有那个革命自觉。
既然皇帝和群臣都错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该请庆帝退位,换太子登基,请长公主出山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换一茬。
所以,赖明成不但触了逆鳞,还动摇了国之根本。


他最后被杖毙,也算是官场斗争的牺牲品。
可笑的是,没看明白其中道理的范闲还颇为自责。
刀,是他递到赖明成手上的。
问题在于,给你一把手术刀,让你做个微创就行。
不是让你往要害上捅!
这下好了,送出去的刀,直接扎在庆帝屁股下面的暗疮上,溅了一手的血和脓。
这一手,玩的真臭。
看完了御书房交锋的全过程,谈几句感受。
做官,还是得有位置感。
什么叫位置感?就是在什么官位说什么话。御史言官嘛,好好唱你的配角就行了。贪污、命案,你把问题揭露出来就可以了,别乱下结论,更不要抢着替领导下结论。
庆帝都已经发话了,也给台阶下了。合着庆国你最大,国家律法当个屁了是吧?
你看《大明1566》,海瑞一句一个《大明律》,再大的官也被顶的没脾气。
相比之下,后来当上了御史的贺宗纬就玩的很溜,今天参一下邓子越,明天参一下王启年。
陛下想怎么玩,我就怎么办,御史只负责搜集黑材料,不提供具体意见。
这么一手花活,搞得鉴查院上下都很恶心他,就是干不掉,没办法。
当臣子的,要知道进退。老油条范建、陈萍萍、林若甫、在朝堂上稳如泰山,极少发言,很少表态,关键处一句话就能扭转局势。
这才是高段位,大领导,才有的气度和手段。
你看人家范尚书,替皇帝养私生子这种事都能主动承担,甚至还天天为他搞钱。
简直比护舒宝都贴身,比文胸还贴心,有木有?


范闲虽然是私生子,假假还是位皇子。太子、皇子、私生子,即便是暗地里斗得再猛烈,明面上也要稳住场子,互相要兜住面子。
只有赖明成啥都不懂,在重要场合往死里显示自己。
电视剧要制造冲突,制造矛盾,于是编剧就为赖明成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清流”身份,这个设定完全照搬了历史上海瑞的人设。既不结党,也不收礼,除了智商和立场,其他都没太大问题。
赖明成是明朝御史的一个缩影。在明朝著名的大议礼事件中,先后有十七名中下层官员死于廷杖。嘉靖就是用十七条人命警告朝野:皇权之上,不容挑战。
在真实的历史上,御史的言论往往真假参半,黑白混淆。特别是
作为关系到朝野各方面利益的政治斗争,无论出现何种名场面都是正常的现象。
作为职场人,看懂坑,别跳坑,别踩坑,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现形记:《庆余年2》庆帝打死赖明诚背后的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