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1-5-23 11:29

一代神农袁隆平逝世 生前与菲律宾结下不解之缘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今天,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消息一出,举国悲痛,世界哗然。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直至今年年初,91岁高龄的袁老仍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工作,这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中国因为种植了杂交水稻,能用每年增产的粮食多养活7000万的人口,也因此帮助到了许多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有些国家的人,更是给他起了一个昵称:Father。
菲律宾,便是诸多受益国其中之一。袁老的一生,与菲律宾打了无数次的交道,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中国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领先地位,还是袁隆平1979年在菲律宾所奠定的。

1979年的春天,袁隆平第一次出国来到菲律宾,参加由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举办的国际水稻研讨会。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位于马尼拉远郊的洛斯巴洛斯镇,1960年由美国福特基金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资助成立,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设备先进,1967年该所曾通过杂交的方式培育出了轰动性的IR8水稻,承载了当时千万人的生命。这场研讨会邀请了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关于水稻育种的相关研究话题。

当时的袁隆平,还只是个只会在国内实验田里做水稻杂交的“小人物”,这些声名赫赫的世界级专家们还从未听说过袁隆平这个名字。
研讨会开始后,主办方首先邀请了来自日本的专家新城长友开始演讲,新城长友早在1968年,便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提出了一系列诸如赶粉等等杂交水稻育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即使他的方案存在某些缺陷并不能大规模推广,但是由他做首席发言仍是理所应当的。
新城长友的英语并不是很好,因此他在讲完了自己对“三系配套”的探索后,便在专家们的掌声中,匆匆走下了台。

袁隆平接下来,稳步走上了讲台,用英语演讲了他的论文《杂交水稻育种》,文中详细讲述了他对三系配套新的理解,并且提出了可以大模种植高产稻种,这时,不仅台下的专家目瞪口呆,就连“三系配套”的先驱人物新城长友都愣住了。
新城长友愣了一会,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话筒问道:袁先生,您是通过什么措施提高水稻异交率的?”
袁隆平回答道:“具体的做法就是,必须使水稻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当然最好是重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人工辅助的方法,例如割叶,扫除传播花粉的障碍,进行人工赶粉等等。”
人工赶粉是什么?新城长友听得云里雾里,这时,一位澳大利亚的水稻专家好奇地问:“袁先生,您能说一下赶粉是怎么操作的吗?”
袁隆平继续用流利的英语回答:“赶粉的意思就是在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扬花期间,人们拿一根竹竿,横向推动父本的茎秆,使稻穗雄蕊抖动,使雄花粉飘向母本雌蕊,从而提高结实率。我便用赶粉两个字概括了这一整套操作。”

当年困扰了新城长友许久的难题,此时竟被袁隆平几句话点破解,这如何不令他激动呢?袁隆平刚走下讲台,新城长友便一把握住袁隆平的手,急切地问:“袁先生,您的杂交水稻好像在一夜之中搞成,这消息太令人惊诧了,我在1972年访问贵国时,您为何不与我见面,而您的科研项目好像不存在一样,这太令我感到震惊了!”
袁隆平将当时的形势介绍了一下,然后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我今天能来到菲律宾开这个国际水稻会议,就是想和大家多多交流!”
这一次,所有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袁隆平这个名字,同样被世界所知晓。
得到了无上的尊荣后,袁隆平并没有就此止步,回国后,他从水田到沙漠再到走出国门,袁隆平只想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他有两个梦想:一是可以禾下乘凉,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之后袁隆平多次来到菲律宾进行指导合作,为菲律宾及东南亚的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980年10月,袁隆平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
1982-1986年,袁隆平每年到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3次,进行合作研究。

1992年4月20日至4月27日,袁隆平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
菲律宾留下了这位老人无数的足迹,他走的每一步,所为的都是杂交水稻的全球梦。
袁老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将水稻视为自己的心血,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他的事迹铭记于心,永远缅怀。

最后小编想用一位网友的留言结束:“我追的星陨落了,太阳落下时,会有更多的星亮起,黑夜里的星光,救活无数人的老人。永远怀念您。”
愿天堂没有病痛,希望袁老一路走好。
- END-
文丨五更
版丨五更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代神农袁隆平逝世 生前与菲律宾结下不解之缘